因了。

这几年形势如此,谁又能不变呢?

就说她自己,看起来比高中那会便开朗了,但跟以前比,她行事变得小心翼翼,瞻前顾后了起来。刚才那么兴奋,不过是因为碰到了老同学心里高兴而已。

至于那些下乡的同学更不必说,她们的眼神里再无读书时的意气风发,变得愁苦起来。

这一想就止不住,只是难得碰到老同学,董艳红不想一直唉声叹气,打起精神问:“你刚才说你结婚了,什么时候的事?” 没提怎么不邀请她的话,毕竟她们高中那会不熟。

“去年九月份的事。” 林静回答完也问,“你在钢厂上班?”

董艳红点头:“我顶了我妈的岗位,你呢?我看你好像也是从我们单位出来?”

林静没有隐瞒,说道:“我在驻军基地托儿所上班,这次过来是协助你们单位托儿所完成教育改革工作。”

“驻地托儿所?前段时间在文化宫大礼堂办儿童汇演的就你们单位是吧?”董艳红恍然大悟。

“没错,就是我们托儿所。”

董艳红好奇问:“我听别人说你们托儿所的孩子都特别聪明,不但能演会跳,诗词也都会背,是不是真的?”

“孩子们是很聪明,虽然他们年纪都很小,但都很好学,老师教的内容吸收起来也快。”林静说着话音一转,“但这并不代表其他孩子就不聪明,只是以往没有人教他们,所以显不出来,等以后有老师了,他们懂得的知识自然更多。”

“不愧是当老师的,就是道理多。”董艳红想起来问,“你是驻军基地托儿所的老师,那你男人也是当兵的?你们怎么认识的?”

“我之前是在制衣厂上班,当时我们单位和纺织厂,还有他们部队联合举办了一场联谊会,我们就是在联谊会上认识的。”林静礼尚往来问,“你呢?现在结婚了吗?”

“还没。”董艳红摇头,神色里却流露出些许羞涩。

林静看在眼中,打趣问:“那是有对象了?”

“差不多,但还没确定,”董艳红心里虽然有些羞涩,但语气仍是大大方方的,“其实人你也认识,就是我们高中班长。”

林静诧异问:“班长?他不是下乡了吗?”

“是下乡了,不过他插队的地方不远,就在隔壁市,而且,”说话间她们已经走到了候车点,董艳红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才走到林静身边,压低声音说,“好像今年上面态度有松动,他们这些下乡知青有希望通过招工、考试回城,要是政策下来,他家里有办法把他弄回来。”

其实知青下乡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那些年知青是能通过招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等回城的,只是大运动开始后上面缩进了政策,所以六八年下乡的那批知青,目前还没有人回城。

虽然自己没有下乡,但得知政策有变,林静心里很高兴:“那你们不是好事将近了?”

董艳红心里当然也高兴,但她也不敢抱太大希望,说:“现在还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