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有点冲晕了头了。

关卓凡背上渗出一层细汗, 心道:这位御姐, 太随心所欲了!

他摇摇头说:“这个恩典,卓凡万不敢领。”

恭王微笑着说道:“逸轩,你不必推让,你当得起!”

关卓凡说道:“王爷一定相强,卓凡只好长跪在午门外边,给两宫皇太后和皇上谢罪。”

这事就这么僵住了。

最后曹毓瑛提出一个解决方案:钦差大臣的“王命旗牌”由午门正门入,钦差大臣本人和王公百官一齐,由侧门入。

“王命旗牌”代表“如朕亲临”,从午门正门入,勉强说得过去。

这个方案立即报入宫内。过不多时,太监气喘嘘嘘地跑出来,传了两宫皇太后的口谕:准奏,同时强调,关卓凡着由午门右侧门入。

清制,文武百官入宫,走午门左侧门;宗室王公入宫,走右侧门。

这个“王命旗牌”,装在随军的一辆车子里,乃是一座龙亭,里面供着一面二尺六寸长的长方形的蓝缎旗子,还有一面七寸五分大小的朱漆圆形椴木牌,旗和牌上都有满汉合璧的一个金色“令”字,上面钤着兵部的大印。

于是轩军近卫团中四位品级最高的军官,包括图林,抬着龙亭,太监前导,进入午门正门,然后从侧门出来。这就算是“礼成”,“领了两宫皇太后和皇上的恩典”。

然后宗室王公行右、文武百官行左,鱼贯进入午门。

恭王和关卓凡两个走在宗室王公的最前面,这个关卓凡就没有办法再推让了。

可他虽是旗人,却并非宗室,这个安排到底只是特别示以荣宠,还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