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上上下下,又能拿出多少的心思和精力,一致对外,改革开放,发展兴作?

关卓凡必须正视和尊重以下的事实:

第一,此时的清朝皇室,在普通中国人的心目中,依然拥有相当的威望。

第二,国家初臻太平,两宫皇太后,确实厥功甚伟。

厥功甚伟,唉,关卓凡苦笑了。

关于慈禧的功过——

在本时空,迄今为止,慈禧的表现,于国于民,于公于私,都是无懈可击的:

简贤任能,虚己纳谏,信用汉员,支持洋务,小心翼翼的控制着自己对于奢华享受的**。

由于关卓凡的介入,本时空的中国,国势之蒸蒸日上,远过于原时空的同一时期。但是,不论关卓凡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这一时期,政治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两宫皇太后手里,考虑到慈安和慈禧见识、能力上的差异,慈禧其实是整个帝国这一时期事实上的最终“话事人”,她对关卓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

关卓凡以为,她的作用和功绩,值得一个颐和园。

本时空,如果中国最终按照关卓凡的设想,重新崛起于万国,扬威于世界,则慈禧的功绩,不盖棺,亦定论,史书之上,她一定是比拟甚至超越汉之吕雉、宋之宣仁的英明女主,史笔如铁,仅仅为了这个,关卓凡也得善待慈禧。

更何况,不论两人曾经有过什么龃龉和风波,她,毕竟是他的女人。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胎传遗毒”这种幌子,在目前的中国人的科学认知水平的大环境下,暂时性的拿来做政治斗争的手段,是可以的。但是,随着民智渐开,科学昌明,这个罪名,一定经不起历史的推敲,与其叫后世史家来翻案,不如自己见好就收。

关卓凡可不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那种人,他还是非常爱惜羽毛,看重自己身后名声滴。

所以,他要从那个“最毒、最坏”的位置上,后退一步,庶几,对自己交代的过去,对伊人交代的过去,对历史,也交代的过去。

以上是本时空,原时空呢?

我是说,原时空,慈禧的功过是非呢?

唉,这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题目,而且,也必定是要引起争议的。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一点应该确认:在慈禧“归政”,将权力正式移交给德宗之时——当然,也不是百分百的交权——她的声望和权威,达到了自辛酉年“垂帘听政”以来的顶峰,朝野中外,都目慈禧皇太后为“贤后”,为“英主”。

彼时的慈禧,在国人的眼里,浑身上下,闪闪发光。

这块“贤后”、“英主”的招牌,里面没有任何水分,实在是由慈禧多年来治国理政的一系列辉煌成就打造而成的。

平定洪杨,将清朝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就不说了,说说之后发生的事儿吧。

之后,是“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