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线交汇。

“石太线”有两大功用:一, 为将来进一步经营西北打一个前站;二, 山西富集煤矿,此线,为晋煤外运之关键。

这是“两横”。

目下,真正完工的铁路,有两条,一条“唐津铁路”,一条“京津铁路”。

“唐津铁路”南止于大沽,“京津铁路”则东起于大沽,二者在此衔接,共为日后的“京奉线”的南段,因此,将这两条铁路,理解成一条“京唐铁路”,也不是不可以。

这条“京唐铁路”有多长呢?

“唐津铁路”全长一百八十六里,“京津铁路”的长度,刚刚好是前者的两倍,全长三百六十五里,加起来,嗯,这条“京唐铁路”,全长五百五十一里。

目下,铁路所有的“家底儿”,都在这儿了。

“两纵两横”的其他线路,要么刚刚开工,要么还在勘测和绘图的阶段。

这个时候,轩亲王说什么“过得几年,等到铁路修到了乌鲁木齐”?!

北京到乌鲁木齐——

几位大军机的视线,不由自主,都落到了那张摊开的地图上。

北京到乌鲁木齐,目测——差不多距离五千里吧!

就是说,手头上的“家底儿”拢在一起,不过这条……呃,“京乌线”——或者叫“京迪线”?——之十一。

不对,不能这么算——

“京乌线”也好,“京迪线”也罢,不可能是直捅捅的从北京通到乌鲁木齐,一路上,必然是拐来拐去的,这条铁路的总里程,绝不止于五千里!

大伙儿的目光,都在地图上逡巡着:北京、大同、太原、西安、兰州……最后到达乌鲁木齐的迪化——

好家伙,没有一万里,也有八千里啊!

再想一想“两纵两横”——

京沪线一千四百六十三公里,京汉线一千两百一十四公里,京奉线八百四十二公里,石太线二百四十二公里,加在一起,三千七百六十一公里。

其中,京沪线、京奉线的北京至天津段是重叠的,亦即“京津铁路”之北京至天津城区部分,这一段,大约一百六十公里,这么算下来,“两纵两横”加在一起,全长三千六百公里。

三千六百公里——就是七千二百里。

我滴个神哎!

一条“京乌线”或“京迪线”,就顶得上整个“两纵两横”铁路网的长度了!

这还没有考虑到工程的难度——在西北的戈壁、大漠里修铁路,那个难度,不是内地的平原可比吧?!

难道,轩亲王改了主意,管他“几纵几横”,统统都先搁了下来,把所有的力气,全放在这条“京乌线”上?

这——

不对劲儿吧!

屋内一片沉默。

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轩亲王“京乌线”的计划,没有一个大军机是赞成的。

不过,关卓凡神色自若。

“本来呢,”他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