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仪式在上午十点半正式开始也许这算得上是世的一次阅兵仪式了。

与凌天翔所猜测的并不完全一样除了振奋叛军的军心鼓舞士气之外朗坤举行阅兵仪式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整合叛军的力量最终扭转战局而提出这个建议的正是当时担任朗坤最高军事顾问的克拉克少校。

随着蓝军反攻缅甸内战局势生了重大转变叛军在获得了初期的胜利之后并没有能够一鼓作气的歼灭蓝军结束内战。实际上叛军也不可能彻底歼灭蓝军只要共和国开始支持蓝军那么叛军就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而共和国的底线是撤出在缅的人员也就必须要确保密支那的安全。因此只要蓝军退缩到了密支那而叛军继续步步紧逼的话那么共和国就迟早会做出支持蓝军平息缅甸内战的决定并且采取迅果断的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叛军是没有任何机会赢得内战胜利的而初期的胜利算不上是真正的胜利。

朗坤也许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许很多叛军将领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可他们却错误的估计另外一个可变因素那就是美国提供支持的限度并且对美国利益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策划这次政变的cIa以及美国的一些秘密机构不可能不知道缅甸内战地最终结局是什么。也不可能不知道在伊朗战争还没有结束伊拉克与阿富汗的战乱继续加剧的情况下美国是不可能开辟第四个战场的也无力在第四个战场上获得胜利因此美国的目的是有限度地。暂时性的。说直接点朗坤这些缅甸叛军将领实际上只是大国博弈齐聚当中美国手里的过河卒是可以随时抛弃的那种。

抛开这些大局战场上的情况并不容乐观。蓝军的反击只是将之前积蓄已久的力量爆出来而已另外叛军迅败退也多半是因为其后勤补给跟不上。无法继续维持进攻只能通过主动退缩来收缩防线稳固防御并且为新的进攻做好准备。从双方地兵力对比上也能够看出这一点在蓝军向曼德勒进军的时候叛军仍然有3o多个师.兵力而蓝军只有不到2o个师兵力也只有2o万。着缅甸人口最集中。也是最富裕的南部地区而蓝军仍然只能勉强控制缅甸北部的山区。也就是说叛军并没有被彻底击败而且还拥有反击的力量。

兵力对比并不能完全说明双方的实力对比其实不管是叛军还是蓝军。都有着尖锐的内部矛盾。比如各派系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以及地方军阀通过内战坐大而拒不听从中央指挥地矛盾。这个问题对双方来说都同样的严重而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限制了双方军队挥出战斗力使交战双方都不得不将更多的部队放在后面而真正投入战斗的却非常有限。

当时。朗坤名义上是叛军的总司令是缅甸新政府地总统可实际上朗坤只是叛军众多军阀中实力最大的一个而已。只控制着叛军大概四成左右的兵力另外六成兵力分别掌握在另外大大小小十多个军阀手里。如果说朗坤的目的是要最终击败蓝军控制整个缅甸并且最终让国际社会特别是共和国承认他组建的新政权的话那么其他军阀的目地只是通过这场内战壮大自己并且捞取到应得的好处至于要不要击败蓝军要不要与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