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太原郡,将小五亲事定下后,可否也提前去张掖?”

柳亨笑道:“张掖缺少有治理地方经验的官员?”

李世民点头:“看来柳兄已经看出来了。我真的是捉襟见肘啊。”

柳亨道:“我与裴兄一同去张掖。五郎君的亲事我已经请求长辈操办,郎君不必担心。”

李世民道:“那我就放心了。房玄龄和杜克明都是很有才华的君子,柳兄一定能与他们相处愉快。”

薛元敬指着自己:“我呢?”

李世民开玩笑道:“这要看侄儿擅长什么。”

薛元敬:“……”

裴行俨朗声失笑。秦琼和宗罗睺努力绷紧脸。

薛元敬幽怨道:“虽然二郎君和我叔叔是好友,但请各论各的,别占我便宜。”

李世民诚恳道:“薛伯褒爱护你,我是他兄弟,我自然也视你如最亲近的子侄。你说吧,你想做什么。”

薛元敬:“我现在就回河东郡,再见。”

柳亨也忍不下去了,转身肩膀颤抖。

李世民伸手勾住薛元敬的脖子,挤眉弄眼:“上了我这条船还想下来?你做什么梦?”

薛元敬嫌弃地瞥李世民。

李世民笑道:“伯褒说你文学天赋比他还强一丝,其实你在阿玄身边帮忙才最好。不过阿玄让你过来,自然有他的道理。我猜不到,你能猜到吗?”

薛元敬想了想,道:“或许郎君有需要我执笔的地方?”

李世民眼睛一亮:“对啊,以后我的文书就全部交给你代笔了。”

现在打完仗,李世民还要俯首案前自己整理文书。

打仗不是打完就算了事,后勤和作战方方面面都需要留下文书痕迹,以便管理和复查。如果文书混乱就等于后勤混乱,作战指令混乱。

以前李世民全部自己完成,偶尔李玄霸空下来帮他分担一二。虽然房乔和杜如晦到来后帮了一些忙,但他们有更重要的工作。他都忘记这些事应该有专门信任的文吏来做。

李世民唏嘘道:“阿玄老抱怨我这里是草台班子。你们来了,我这里终于不是草台班子了。”

虽然几人没听过“草台班子”这个词,但从字面就能猜出一二意思。

裴行俨笑道:“别抱怨了。你才十六岁便有如此成就,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李世民故作哀怨道:“正因为我十六岁就有如此成就,我才抱怨啊。很显然,我付出的努力和遭遇的困难都比常人多。”

几人看着李世民这不要脸的模样,都忍俊不禁。

秦琼真的不想笑,但也没忍住。

他看向旁边笑得很开心的宗罗睺。

宗罗睺笑道:“主公就是这样,你随意笑,他不会生气。他说这话就是想逗笑我们。”

秦琼:“……”真古怪的人,但感觉不坏。

李世民和几人插科打诨,迅速拉近了距离后,问起了李玄霸和河东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