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个时候,中国民众的抗战漏*点已经点燃,但是美国并不希望卷入一场没有尽头的全面战争,甚至一直在设法抽身。受此影响,美国就得在战争手段上有所保留,避免吃不了兜着走。

更重要的是,打到此时,也只有韩国与日本卷入了这场战争。

也就是说,在美国的众多盟国中,大部分都不支持这场战争,甚至有部分与中国关系较为密切的国家一直在指责美国。为了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大的支持,美国除了需要充足的战争理由之外,还得表现得更加文明一些,也就不能将矛头对准无辜平民,得尽力避免造成大规模平民伤亡。

当然,从根本上讲,这也与美军的战略轰炸能力有关。

没有足够多的轰炸机,自然无法扩大轰炸范围。

这一情况,在二零一四年六月份出现了转变。

虽然此时中**队的战略防空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J-20形成战斗力,并且主要用于战略防空之后,美军轰炸机的损失率从几万分之一提升到了几千分之一,几乎每天都有轰炸机被击落,但是B-2与FB-22大规模量产,使得美军生产轰炸机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损失的速度。

有了足够的力量,自然得考虑如何利用这些力量。

也就在这个时候,帕特里奇提出了扩大轰炸范围的要求。

按照帕特里奇的提议,除了继续轰炸军事设施与重工业设施之外,美军还应该轰炸一部分对军事作战有帮助的轻工业设施,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

当时,帕特里奇甚至提出,应该考虑轰炸三峡大坝。

按照他提出的理由,炸毁三峡大坝,能够瘫痪重庆与湖北地区的数十座兵工厂与上百家重工企业,使得中国的军事生产力降低一成以上。更重要的是,炸毁三峡大坝,必然会对江汉地区的粮食生产构成威胁,使得该地区的夏粮绝收,使中国的粮食问题变得更严重,从而削弱中国的持续抗战能力。

只不过,这一提议在加布里埃尔那里就被否决了,根本没有送到白宫去。

原因也很简单,炸掉三峡大坝,将对下游的数亿人构成威胁,必然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更重要的是,中国当局很有可能将计就计,让洞庭湖与鄱阳湖同时泄洪,以此打击部署在长江下游地区的美台联军。

受此影响,加布里埃尔只批准了轰炸三峡大坝周边变电设施的作战行动。

只不过,加布里埃尔并没有否决帕特里奇的其他提议,比如重点轰炸位于重庆万州与陕西汉中地区的桥梁隧道,切断四川地区与外界的地面通道。

此举产生的影响,绝对非常巨大。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仅拿四川来说,该省在二零一三年产出的粮食不但足以满足本省近亿人的需要,还对外输出,满足了附近几个粮食无法自给的省份的基本需求,并且为军队提供了足以满足五百万军人正常需求的粮食。

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