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银子就归你了。”

小二看了看银子, 不由咽了几口唾沫, 在当时银贵钱贱,虽然官家是一两银可兑一千文,但实际在黑市上却已经可兑近二千文,而且还有上涨的势头,而米价江南一带为一斗五百文,而北方已近千文,这二两纹银如何让小二不动心,可他也知道,这三人问的必然不是可容易回答的问题。

“小二,这里就只有我们几人,我们不会乱说的。”雷永国见小二犹豫,又鼓动他说道。

小二想了半天,终于心里一横,转身出去把院门关好,这才回来对三人说道:“问吧!”

白志贞笑笑问道:“我们{3}{Z}{中}{文}{网}来,宣州人口稀少,多有田地抛荒,这是何故?”

小二叹口气说道:“这不是天灾,而是**所至。”

“什么**?”

“我们宣州的刺史李佚,他本是大唐宗室,在宣州一呆就是五年,年年加赋,别的地方田税为每亩三升,他却收到了五升,其他人头税、盐税和江南并不采用的青苗钱、地头钱,他样样都有,不仅这样,他还想方设法捞钱,光寿辰就一年两过,还听说各级县令、丞、尉都是他私授,上不正,下必效之,花钱捐官,自然会想法刮回来,连宁国那样的穷县,今年开始的青苗钱和地头钱就已经预支了三年,百姓活不下去,自然搁荒逃跑,所以你们看到人烟稀少就是这个缘故了。”

“那百姓为何不告?”

“如何不告,但又有何用?去年有人告到浙西观察使那里,却又被上面的官府送了回来,让李佚自己解决,结果上告之人被当众活活打死,李佚又实行禁口令,派出无数眼线,若有人敢在外乡人面前乱说的,立即就抓进大牢,我们店上个月有一名小二多说了几句就被抓进了大牢,现在还没放出来,你们吃饭时,旁边那老者其实就是一名眼线,大堂小二自然打死了也不敢乱说。”

白志贞这才明白过来,点了点头,把银子给了小二,小二千恩万谢地去了。

“大人,这下该怎么办?要不然我们回去派兵把他抓来吧!”依照雷、蒋二人的军人作风,早就要下手了。

白志贞摇摇头说道:“这是殿下新政后的第一案,不仅各州府都在看着,朝廷也会关注,况且这李佚又是宗室,为先帝所任命,若弄得不好,会让殿下十分被动。”

“那该如何是好?”

白志贞想了想说道:“我们已经惊动了李佚,他必然会采取对策,不如这样,我们先查宁国县,拔出萝卜自然会**泥,他李佚也跑不了。”

“那好,我们现在就动身去宁国县!”

“不!先去池州,再从歙州绕回来。”

三人在客栈大堂问过话后,李佚便接到了报告,这李佚四十余岁,养得白白胖胖,一脸和善,若不是眼睛里不时流露出来的凶光,无人会相信这样的人也居然杀人不眨眼,

“去!马上把悦来客栈的小二给换了,尤其是负责他们起居的那个小二。”李佚命令手下道。

“是!”

“大人,他们会不会是金陵那边派来的?”宣州长史小心翼翼地向李佚问道。

“按理应该不是,我才从金陵回来不久,现在金陵上上下下都在忙碌流民的安置问题,还没有闲心来关心吏治,再说李月任命的监察室令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军官,手下都是军人,没有客栈所报告的文人。不过不管他是谁,小心一点总是没有错。”

“大人高见!”

“别拍马屁了,我来问你,各县的青苗钱和地头钱缴上来没有?”

“还没有。”

“都是饭桶!这青苗钱和地头钱迟早会被上面禁止,再不快点怎么行,你亲自下去催!”

“是!”

待长史走后,李佚取出一封书再看了看,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得意,他已经得到消息,皇上已经答应将他调到岳州,虽然以后宣州刺史要由金陵来任命,但他是之前由朝廷调来的,要调走他,金陵暂时还拦不住。

“报大人,悦来客栈的眼线传来消息,那三人已经走了。”一名手下急匆匆来报。

“去哪里了?”

“是往池州方向。”

李佚轻轻地松了口气,看来确实不是金陵那边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