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流贼也只能乖乖的往仅有的生路跑了。

于是乎,在中原腹地里就上演了一场很有意思的场景!

一股大约一千多人,两千人不到的流贼从汝州一路跑到开封府,再跑到汝宁府,沿途还攻破了不少庄子,枪了众多的钱粮,甚至都还攻破了一座小县城。

而吴三桂则是率领三千精兵,其中更是有一千多骑兵的追兵在后头一路追赶。

这一追一逃之下,这些贼军愣是被无法被剿灭,甚至规模都一直维持着一千五百人左右的规模,不多也不少。

而中途几次和当地官兵作战后有所损失,很快就能招揽流贼恢复过来,但是再想扩大规模后,往往又会遭到吴三桂所部的打击,杀伤他们的流贼,同时阻拦他们劫掠更多的钱粮。

以至于到最后,他们只能维持在一千五百人左右的规模。

这个过程里,吴三桂麾下的三千大军一个个都是越来越壮实,同时还分出一部分人往北边运输了一大批的金银细软以及其他物资。

吴三桂的这操作,让对面的保乡军将领们都看迷糊了……

一开始黄丁权报告,有蓟辽关宁军精锐南下,恐怕来者不善,为此北路军已经是提高了战备,取消了休假,就等着吴三桂过来和左良玉一起搞事呢。

但是没想到这人在汝州虚晃一枪,直接往开封府过去了,这还不算,等到二月份的时候,这人都已经跑到汝宁府去了。

更关键的是,这人虽然跑到了汝宁府,但是一直都没往前线地区过去,而是在后头晃悠。

北路军司令兼任第二师师长黄丁权也好,第三师师长左英哲也好,他们都无法理解吴三桂为什么要这么做。

最终认定,这个吴三桂可能是想要在外围游走,吸引他们保乡军调动兵力,甚至是吸引他们保乡军主动出击,然后利用骑兵优势反杀一波。

同时也觉得吴三桂他们可能是想要和之前南下的几支边军进行联系并汇合,一旦这几支边军汇合起来,那么就是一万大几的边军。

集中起来并机动迅速的话,完全可以在保乡军反击过来之前强攻某一点,进而撕开保乡军的防线,杀入楚北腹地。

谷</span>于是乎,黄丁权和左英哲相互往来紧急书信沟通后,决定一方面是密切持续关注吴三桂以及其他各部明军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大规模集结的迹象立马通报。

同时命令前线各军提高警惕,提前储备物资,做好严防死守的打算。

最后则是北路军和东路军各自设立战略机动力量,以便在明军发动猛攻的时候,及时增援。

黄丁权和左英哲的想法很简单的,那就是严防死守,确保楚北腹地不失,保障不久的将来所展开的春季楚南攻势顺利进行。

然而任凭他们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人家吴三桂就没想过要去攻打什么保乡军的防线,人家就一门心思想要搞钱粮。

而且吴三桂也不会和其他几支边军合流,因为他们彼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