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也没有什么身先士卒,更加没有亲自指挥某一场具体的战役!

但是罗志学对左英哲的表现却是很满意。

“好!”

“不枉朕把十几万大军交给他!”

左英哲的表现,才是罗志学所期待看到的统帅该有的样子!

一个集团军司令,身负十几万将士的性命,两国国战的胜负,需要做的不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统筹全局。

至于具体的战术执行,战场上的细节,那都是那些军长,师长们的事。

罗志学反复看了几遍捷报后,对一旁的秘书处御前秘书道:“记一记,给左爱卿传个口信,朕等着他灭掳而归,归来之时,就是封公之日!”

大楚帝国如今不过四个公爵,而左英哲不说彻底灭掉东掳,但是只要收复辽东的大部分区域,其功劳就足以封公。

而他,不出意外的话,也将会成为大楚帝国里的第五位公爵!

而五位公爵,清一色都是拥有巨大战功的军方高级将领,充分体现了大楚帝国非军功不封公侯的爵位制度。

除了左英哲这个统帅外,第三集团军以及协同参战的近卫军、海军方面的有功将士也需要一一酌情奖赏。

该升官的升官,该发钱的发钱,总是谁都可以亏待,但是前线的有功将士们不能亏待。

中低级军官以及普通士兵们的奖赏,自然有三军军政部门处理,用不着罗志学操心,他只是定下了一个调子:收复东北之功从重赏赐。

而高级将领的封赏,往往涉及到爵位、将官军衔的晋升、高级职务的变动,这些就不是三军军政部门所能处理的,他们没这个权限,只能是罗志学亲自处理。

前期的一系列东北地区的战役里,从辽东半岛的登陆作战,漠南蒙古的袭击作战,再到辽西战役的展开。

这一系列的过程里,不少高级将领都是立下了军功。

罗志学也是逐步按照各自的军工大小,重要性进行了奖励。

这一大票立下战功的将官里,功劳最大的当属近卫军骑兵司司长盛玉书近卫少将!

第一骑兵军军长朱兴发陆军中将,称之为中前所北郊骑兵会战里的首功者;近卫军作战副部长钱泰近卫中将也是极力为盛玉书请功!

第三集团军司令左英哲上将也在报捷书附带的战功名册上,把盛玉书近卫少将列为首功者。

第三集团军兼河北守备司令部的军政官赵仲书中将,在密折里也说盛玉书少将忠于君事。

忠于君事,这基本是官方层面,给予一个官员最高级别的评价了。

什么才华过人,战功显赫之类的都不如这平平淡淡的忠于君事四个字。

翰林院内务科的盛玉书少将的绝密档案上,是盛玉书少将虽然也有一些小毛病,比如违规以收养女的名义,收养了若干小妾,其家眷偷偷借着他的名头搞一些欺行霸市的行径,不过大问题没有。

罗志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