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局搞薪饷代发。

这样负责薪饷发放的军政部的人员就可以直接通过转账的方式,向将士们发放薪饷,将士们要拿现金花钱的时候,直接去邮局拿钱就行。

这样也能避免将士伤亡后,因为薪饷随身携带而下落不明,如果有驻军邮局账户的话,将士伤亡后,军方就会联合驻军邮局,把账户里的资金转付给牺牲将士的家属。

因为这些好处,军方是大力支持邮递司搞汇款以及揽储业务的。

至于贷款业务……这和他们军方没啥关系,他们军方对此闭嘴不谈。

除了军方外,文官系统里的参务大臣以及协办大臣则是意见并不统一。

负责工商业经济事务的的参务大臣袁高峰,对邮政银行业务保留了意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如果要开办,那么就要严格按照金融司的监管章程开办,不能瞎搞。

对此,金融司方面已经连续多天加班加点,对现有的金融行业的监管相关规则进行了再一次的审核以及补充,进一步加强了金融监管。

比如首次提出了保证金制度,为了确保储户的资金安全,避免银行因为贷款坏账又或者其他什么问题导致资金不足以支付,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挤兑风险等。

要求所有银行都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这一点,其实倒不是针对财务银行或正在讨论中的邮政银行,而是针对一部分官办地方性质的银行以及私营银行。

官办地方银行,这些银行一般都是由省级工业厅出资组建。

原则上,所有官方出资创办的企业,不管是工业部直接出资,还是地方财政出资,但是管理上都归属工业部以及各地工业厅、工业处管理,这些地方的工业厅、工业处机构,采取的是和地方和工业部双重管理。

除了中央机构外,原则上,不允许地方上非工业部直属机构创办、管理企业。

你地方要创办企业,甭管啥企业,只能是让地方上的工业厅或工业处等工业部直属机构创办并管理,其他机构一律不允许。

这是为了避免行政和商业牵连在一起。

官办企业,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就是国防民生支柱,用得不好就是与民争利。

因为官办企业,天然具有官方背景,很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挤压民营资本的生存空间,导致行业失去竞争。

而一个行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是不能失去竞争的,不然就会出现混吃等死的局面。

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大楚帝国官方对官办企业是保持了极大的限制,不能随便搞,就算要搞也要限制在工业部所属来搞。

银行业也同样如此,大楚帝国官方并没有限制地方官府创造地方性质的银行,但是都要求归属在工业部下属运营,同时数量也不算多,目前只有六家地方官办银行,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里。

此外,民间还有大量的私营银行,这些私营银行都是之前从各类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