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内,让敌人追不上来也逃不掉,进而形成单方面猎杀的战场局势。

如此情况下,巡洋舰以及护卫舰的的防护能力可有可无……

因为敌人无法靠近,更无法对己方战舰造成有效打击。

这样一来,大楚帝国里数量庞大的各种巡洋舰以及护卫舰们,就可以在换装了前装线膛炮后直接充当海军的主力战舰,对任何敌舰实施毁灭打击。

然后问题来了,既然巡洋舰和护卫舰们都足以摧毁敌人的主力战舰了,那么吨位更庞大,火力更强大,装甲更厚实,同时造价也更为高昂的一等战列舰……他们的战术定位在那里?

很不辛……战列舰们失去了他们本来的战术定位,而且还找不到新的战术定位。

现在海军内部都对是否还要不要建造大吨位的一等战列舰争论着呢……

六艘应天级战列舰,这已经是老战列舰派系的将领们竭力争取的结果了,要不然按照海军内部一些比较极端的巡洋舰派系的将领们的观点:还要个屁的战列舰,直接弄一大堆巡洋舰就完事了。

便宜,好用!

一艘六千吨级战列舰的成本,足够建造三艘两千多吨的巡洋舰了。

而更多的巡洋舰数量,意味着海军在派遣船只到海外执行任务的时候,拥有更大的弹性,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抽调战舰都紧巴巴的,一些地方遇上什么情况需要战舰支援的时候,还要从大老远的地方去抽调。

海军内部的这种混乱以及各派系之间的争执,最终也导致了海军现在的造舰发展规划对比之前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按照海军的新一轮造价规划,未来几年里是要陆续建造六艘应天级战列舰,但是同时期建造的锦州级巡洋舰以及后续改进型却是达到了二十四艘之多。

巡洋舰的建造数量,不仅仅远远超过战列舰,甚至比新型护卫舰的数量十二艘都多。

因为海军方面经过印度战役的实践,认为千吨左右的护卫舰吨位还是太小了,航海性能太差,续航能力也不咋地,执行远洋任务比较困难。

从航海性能以及续航能力还要成本考虑,执行远洋任务的战舰应该在两千吨到三千吨之间,小了性能不行,大了太贵。

而锦州级两千八百吨的满载排水量,刚好就卡在这一级别上。

这就是锦州级巡洋舰得以大规模建造的缘故。

至于护卫舰嘛,造还是要继续造,不过吨位进一步放大到一千五百吨左右……这个吨位,实际上已经是大楚帝国海军早期三等战列舰的吨位了,嗯,也是同时期欧洲各国海军战列舰的大概吨位。

这种一千五百多吨的护卫舰,说是护卫舰呢,但实际上就是低成本的小号巡洋舰,拟定长期派驻海外到各基地,依托各基地就近活动,执行一定范围内的巡逻以及护航任务。

随着新型各类战舰的建造计划陆续展开,以往的诸多旧式战舰的改装也要持续进行。

毕竟只要给旧有的战舰换装前装线膛炮,那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