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很喜欢上密折,虽然不至于三天两头上一封,但是十天半个月就会上一封。

早些年的时候还专门上密折请安……一开始罗志学没在意,但是发现这人请安过于频繁后,直接训斥:以后他妈不准写请安密折浪费帝国邮政资源!

每一封巡抚级别的密折,那都是采用最高等级的传递速度进行传递的,你他妈写一封请安密折,沿途邮递司的工作人员都得跑断腿!

后来夏家良不用密折请安了,但是密折的频率依旧没有降低,说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天津下了场大雨,这人会写个密折。

天津出了几天太阳,他还写个密折。

感冒了也写个密折,尼玛写的还特别扇情,看这用词遣句甚至都有种安排后事的感觉,搞的当时罗志学看到这封告病密折的时候,还以为夏家良命不久矣,甚至还安排了御医跑一趟……

怎么说呢,虽然罗志学心里不太喜欢这人,但好歹是君臣一场,并且夏家良也是帝国的封疆大吏。

这得了重病命不久矣,该有的体面还是要给的,派个御医过去看一看也是应当的。

结果没几天又接到这夏家良的密折,说是感冒已经好了,还说去了一趟大沽口视察,噼里啪啦又一大堆感叹。

FUCK!

罗志学黑着脸派人把御医追了回来,然后专门去旨:以后无要事不得上密折,否则朕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做天子之怒!

为这事,罗志学还特地改进了自己的密折制度,严禁官员用密折请安、聊天打屁,非要务不得用密折。

因为还有不少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们不少都和夏家良差不多,都喜欢用密折在罗志学刷存在感……

他们用密折刷存在感,但是罗志学却是每一封密折都要看的……结果看到的都是一大堆鸡毛蒜皮的破事。

所以罗志学干脆下了明旨,不准他们刷密折。

如此大楚帝国的密折制度,才演变为真正的密奏要务的渠道。

通过密折这事,就知道罗志学内心里其实不太喜欢夏家良……如果不是这人在发展地方经济上的确很有一套,把河北那边的民生经济发展的不错,罗志学早把他的官帽子撸掉了。

如今看到了这个夏家良,看着这个老头子一副要感动落泪甚至流鼻涕的模样,罗志学内心叹了口气。

装出一副君臣和谐的模样说了两句后,这才快步走向另一边的军方将领。

来火车站迎接的不仅仅有夏家良为首的河北当地文官们,还有军方系统的将领。

为首的乃是第三集团军司令罗阳陆军上将,此外还有第五骑兵军军长、第十二军军长、几个师长、河北省守备司令等驻防河北各地的当地的将领们。

天津,不仅仅是大楚帝国在北方地区里的最大工业基地,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军事中心。

大楚帝国的八个集团军级的之一的第三集团军司令部,就设立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