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奴隶

军田养军,减轻国家负担,这在很多朝代都是行之有效的良策,最有名的就是三国曹操之屯田养兵,汉武帝的西域屯田。

太祖皇帝就是受此启发,几乎所有明军都成为世袭军户,每人有五十亩田地,屯田的战士且耕且战,这在元末民不聊生时成效显著,后来平定天下后,更是大力推广此策。

太祖皇帝曾经自豪的说过:“吾京师养兵百万,不耗费百姓一粒米。”从此后代帝王承袭此策,即使是问题横生,也不敢轻易更改祖制。

然时过境迁,昔日的良策,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增长,越来越凸显各种弊端。军官贪腐,军户地位低下,无以度日遂争抢逃亡,军户沦为上司,朝廷,官府以及富户的杂兵,坐吃空饷等等。

武备废弛,如今三大营总兵力号称三十五万,实际操练者不过七八万人,缺额多达三成,以至于支粮时有,调遣则无,

承平年代,愿意当兵的人本就不多,何况当兵还被视为卑贱,也亏了明朝是世袭制,想不当兵都不行,结果朝廷东挪西凑,兵力越凑越少,明朝末年根本就是无兵可调的窘境。

朱祐桓并未责备贵族青年,文恬武嬉,怨不得谁。返回紫禁城,得到了来自下面的实情,决定继续推行改革。百年间的军户制,养出来一大批势家,豪强,靠着奴役军户自肥,无论再怎么狠狠治理,根深蒂固的习惯都无法根绝,只能一点一滴的改变。

改军屯制为募兵制,其中利弊难以说清,想了又想,朱祐桓难免举棋不定,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弊端,二者合一又怕重蹈覆辙。土地,一切的根源还在土地上,最终还是要重视土地兼并,没有赋税,养不起上百万军队,建造不起火器和弹药。而失去土地的流民太多,各地造反此起彼伏,则兵力不足,继续募兵又势必会加重财政负担,可谓是恶性循环。

明朝后期就是走了类似的死结,军户制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辽东边军大多是招募的,初期战力不强,有萨尔浒惨败。

后期朝廷增加军饷,造成百姓负担日重的同时,则出现了著名的关宁铁骑和辽东精锐,三大征打出了大明堂堂锐气,看来军户也好,良民从军也罢,只要朝廷上下一心,惩治贪腐,重视军队,军人还是那个军人,士气战力则天差地别。

金殿下面站着一排兵部和户部官员,瞅着回宫的陛下愁眉不展,异常重视军事,立时群情激动。

户部侍郎赵时云恭声道:“启奏陛下,永乐十年,辽镇岁收屯粮七十一万六千一百余石,以养该镇官兵九万余,京运亦只一万石而已。去年,岁收锐减至二十七万石,朝廷迁徙百姓出关,负担更重,京运粮食六十万石,南京因此陷入饥荒。”

朱祐桓一听觉得不对劲,皱眉问道:“就算军田被占为己有,那粮食都哪去了?锦衣卫时刻监督辽东各地,并未密奏有粮食高价卖回关内。”

赵时云身为户部侍郎,茫然摇头,兵部侍郎孙奎见状出班,低声道:“启禀陛下,汉民不时遭受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