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访过很多成功人士,包括电影和电视界的名人、运动员、政治家,以及世界500强公司的CEO们。在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律的习惯。第26届美国总统——泰迪?罗斯福说过一句名言:懂得自律,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把主题定为「自律」。我会讲到2个内容:第1个内容是,利用惯性来培养自律习惯;第2个内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律方法。

我们先来讲第1个内容:利用惯性来培养自律习惯。

为什么这么强调「要利用惯性」呢?因为我们知道,自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你必须克制自己、鼓起勇气去做某些事情。而惯性就像一股风,它能在背后吹着你走,减少你的能量消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物理法则,惯性包含了两层含义,这两层含义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有利有弊。

惯性的第1层含义是:如果一个物体是静止的,那么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它会一直保持静止下去。这是不好的一面,它说明:所有物体,包括人在内,都会倾向于呆在原地不动。所以,你要是想向前前进,就必须推自己一把。对于你来说,最大的挑战只在「动起来」而已。

我自己过去也是个拖延大王,我曾经非常赞同马克?吐温的一句话:能拖到后天做的事情,就不要明天做。直到有一天,我幡然醒悟:没有人真的在乎我的日子是怎么过的,除了我自己。我开始强迫自己对静止的惯性进行反击,我的做法是:回想过去因为拖延而失败的经历,努力回味当时遗憾、痛苦的感觉,直到从心底升起一种「你可能再次错失机会」的恐惧,这种恐惧会推着我动起来。

只有动起来,静止的惯性才能被打破。比如在寒风刺骨的早晨,你强迫自己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强迫自己写一篇学期论文、一本书、甚至哪怕是一个商业计划的第一句话;或者,强迫自己在过了大半年之后,再次踏进健身房的大门。

惯性的第2层含义是:如果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只有受到外力作用,它才会停下来,否则会持续不断地运动下去。这对你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它意味着:只要你突破原地不动的状态,推自己动了起来,惯性就会成为你的朋友,把过去需要外力推动的事情,变成一种毫不费力的自动化执行。举例来说,在你还是孩童时,你的父母可能不得不提醒你刷牙。然而当刷牙变成了习惯,你就不再需要提醒,你已经在「自动驾驶」了。

我们再来看第2个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律方法。

我发现,有时候人们会产生一种想法,认为自律的人都遵从同一个法则,如果自己做不到,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自律的人,然后自暴自弃、放弃治疗。但其实,适合每个人的自律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比如,对于一些计划性很强、做事喜欢严格遵守规则、比较理性的人来说,我会推荐他们尝试「一步到位法」;而对于做事随性、比较感性的人来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