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小道。”

“那我就写出来。” 王渊瞬间没了顾虑。

明代文人很喜欢搞研究,具体内容五花八门,其中算学属于主攻方向之一。

再过二十几年,大明就会诞生一个超级天才,在数学、文学、历法、舞蹈、音律、乐器等方面成就斐然,此人即小郑王朱载堉。

王渊继续教宋灵儿算学,王阳明也在一旁看着,不时提出一些疑惑,但很快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此时早已经天黑,王渊不能闯宵禁回去,干脆直接住在王阳明家里。

随后几日,王渊白天撰写算术书稿,下班之后跑去教宋灵儿,倒也过得十分潇洒惬意。

半个月不到,王渊就把《新算经》的稿子写完,内容无非数字、算式、四则运算、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和分数换算,全都是一些小学数学内容。

而且肯定不像小学教材那般详尽啰嗦,只需每个知识点写清楚,再给一道例题就搞定。把后世小学数学的一大半知识点,压缩到薄薄的三四十页稿纸上,需要研究者自己去领会。

请王阳明作序之后,王渊拿去找印书坊。

印书坊老板看得连连摇头:“王学士,你这书没法用活字印刷,必须耗费精力做雕版。而且恐怕行情不是太好,刻印出来也卖不出几本。真要出书,全部费用须由王学士自理。”

就是自费出书呗,而且还是卖不出去那种。

其实算术书籍在明代很畅销,早在朱元璋时代,杭州勤德堂就刻印过一套《新刊杨辉算法》,近百年来已在全国翻印多次。包括《九章算术》在内,这些算术书籍,销量仅次于科举教材、文史典籍、诗词书法和小说话本。

问题是,王渊搞什么阿拉伯数字,把印书坊的老板看得头大不已。

王渊才不会自己掏钱刻印,印出来还得为销路发愁,他直接拿着书稿去献给朱厚照。

“陛下,这是臣近日所撰之算经。”王渊笑嘻嘻递上。

朱厚照说:“想不到王二郎还精通算学,朕一定好生看看。”

朱厚照把书稿翻开,入眼各式古怪符号,瞬间有一种被坑的感觉。

什么鬼?

王渊指着王阳明的序言说:“此乃泰西数字,不便于书写辨认,因此臣做了一些改良。”

朱厚照皱着眉头问:“这些东西有何用处?”

王渊回答道:“可让初学者,在修习算学时更加便易。这些只是基础,臣还会撰写更深入的算经,在田亩、赋税、漕运、粮草、历法等方面都有用途。”

朱厚照就喜欢各种新鲜玩意儿,《明史》有记载:“佛郎机……其使火者亚三因江彬侍帝左右,帝时学其语以为戏。”

嗯,正德身边有个葡萄牙翻译,皇帝经常跟着翻译学习葡萄牙语。这是正德十三年的事情。

朱厚照不但会讲葡萄牙语,而且还精通梵文,史载其“佛经梵语无不通晓”。此外,朱厚照还研究音乐和戏剧,亲自谱写过《杀阵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