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改革之事,也只会对皇权和勋贵下手,万万不敢牵扯文官利益。(yimixs)•(cc)”

李东阳此人,除了隐忍之外,真没啥政治能力可言。

就是因为扛不住刘瑾的压力,李东阳才把杨廷和拉进内阁。李东阳也喜欢排除异己,但大部分时候,这种脏活都得靠杨廷和来操作,李东阳自己是玩不转的,而且也撕不下脸皮去整人。

早在刘瑾时代,杨廷和就已经是实质上的文官领袖!杨廷和干过什么脏事,李东阳心里门儿清,有些还是李东阳亲自授意的。

他们两个,都跟朝中大员纠缠不清,再加上一个不省心的皇帝,这辈子都别想行改革之事。

李东阳从玉枕中拿出一张纸,递给王渊说:“你且看看。❅[(yimixs.cc)]❅『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王渊双手捧过,却是一份改革方案,内容包括:整顿屯田、改革军制、改革盐政、改革税制、改革田制、打击勋贵等等。

若这份改革方案圆满完成,大明必将迎来中兴盛世。

“这是?”王渊问道。

李东阳解释道:“弘治十七年,刘希贤(刘健)、谢于乔(谢迁)与我三人所定,先帝当时已经认同此方案,并且打算一条条逐步完成。可惜反对的声音太大,很难推行展开,而且半年之后先帝就驾崩了。”

王渊点头道:“原来如此。”

李东阳苦笑道:“先帝临终之前,让我们三人辅佐新帝。并暗示我们,可以趁着皇权交接之时,我等以辅臣之身,快刀斩乱麻力行改革。谁知当今陛下……登基第一年就逼得我等辞官,哪还有什么改革可言?”

王渊撇撇嘴,心想朱厚照是挺扯淡的。

李东阳又说:“这份改革方案,主要是刘希贤(刘健)制定的,我不过敲敲边鼓而已。刘希贤是真正的社稷之臣,他一离开朝堂,改革就不可能再做了。我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决心,能勉强维持局面已经力有不逮。但我还是不甘心啊,总不能看着大明败坏下去。”

“阁老有心即可。”王渊安慰道。

“有心无力,即为无能,我连控制朝堂都需要依靠杨介夫,哪有什么改革的气魄?”李东阳叹气道,“跟你说句实话,去年真真把我吓坏了。北方边患不断,直隶、山东、河南、江西、湖广、四川、贵州皆有叛乱,一副大厦将倾的模样,我怕自己成了亡国之臣!”

王渊说:“不至于的。”

李东阳说:“至于!若非宪宗皇帝力挽狂澜,这大明怕是已经……”

宪宗就是专宠万贵妃的朱见深,朱厚照的爷爷。那个时代才真的有亡国之相,流民动辄上百万,而且国家财政也一塌糊涂,朱见深靠着各种手段才拉回来。

可惜,史官对朱见深的抹黑,一点都不逊色朱厚照。

《明史》关于万贵妃的记载就离谱,资料来源于明末清初毛奇龄的《胜朝彤史拾遗记》。而毛奇龄的资料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万历朝于慎行的《谷山笔麈》。于慎行又怎么知道这些呢?他在翰林院当侍讲时,听一个宫中老太监闲聊得来,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