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来到射击位。

四千吐鲁番士兵趴在原地,不敢撤也不敢再冲。

他们已经冲过了相对平坦地带,再前面陡峭得恨。这个位置刚好处于射击死角,他们后退会挨打,爬上去也会挨打,反而趴在原地是最安全的。

对满速儿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因为大明的火枪兵,已经撤到有效射程之外,无法杀伤通行于山谷的吐鲁番军民。

“怎么办?”张子皋有些担忧。

精心策划的一次伏击,难道就弄死两三百个敌人?

李应指着热气球,笑道:“看他们的。”

山谷之中的风向常年固定,受西风气流影响,形成狭管效应,风多且风大。

十多个热气球,由绳索拴在半山坡,却被巨大风力吹到山谷上空。

藤筐伴随气流不断摇晃,似乎随时都会掉下去。加热器虽然有防风装置,火焰依旧被大风灌得似乎要熄灭,但终究牢牢悬浮在山谷上空。士兵们用身体阻挡大风,火折子一掏出来,直接被风吹出明火。

地雷!

这玩意儿明初就有了,朱棣打朱允炆就遇到过:“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

热气球上的士兵点燃引线,便立即往下面抛。

石头凿制的雷壳,里面装着不少铁砂。

由于风力过大,有些引线被吹熄,落下去砸中倒霉蛋。有些被吹得加速燃烧,在半空中就炸开,地雷中的铁砂和铁片来个天女散花。

炸死炸伤的没几个,却比之前的火枪齐射更吓人。

没经历过火器洗礼的战马,被吓得不再受主人控制,撩着蹄子胡乱奔跑。

满速儿都差点被坐骑甩翻,带领部队疯狂冲过伏击地点。

可骑兵部队已经失去秩序,甚至有马儿往山坡上冲,或者折身回去冲击吐鲁番百姓。

殿后的四千多骑兵,根本不敢往回跑。即便逃出山谷更安全,但回到哈密是必死的,只能硬着头皮往里冲,把挡道的平民直接砍死。

平民可不管那么多,牲畜和财货都不要了,一些往北边跑,一些往南边跑,或者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跑的,反正就是不想留在原地等死——其实,地雷和火枪都离他们很远,留在原地根本不会被火器杀伤。

“轰轰轰!”

地雷终于有两颗落到辎重队中爆炸,十多匹骆驼和耕牛惊慌乱窜,沿途不知撞死踩死多少人。

场面一片混乱,其实直接杀伤有限,大部分敌人都是被踩踏而死。

可惜,热气球载重有限,没一会儿就把地雷给扔完了。

被狂风吹着,燃料也迅速消耗,只能由地面上的士兵合力拉回来。

“回去整军!”

冲出伏击地段的满速儿,又带着亲卫部队返回,组织平民继续押送物资前进。

如何组织?

不听话就杀,多砍几个就冷静下来了!

三千火铳兵则非常尴尬,他们被逼得离开有效射程。同时还不敢回去,因为半山坡上,还趴着四千吐鲁番士兵未走。

那四千吐鲁番士兵也很尴尬,趴在射击死角不敢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更无语的是,由于山谷里风太大,吐鲁番士兵的弓箭成了摆设,射出去之后直接被吹得乱飘。否则的话,他们还可以趴在死角,往上边的火铳兵抛射箭矢。

还有二十多颗地雷,没有被热气球带到天上。

李应指挥士兵搬去最前方,用火折子点燃往下抛。

“轰轰轰!”

趴在射击死角的吐鲁番士兵,立即被地雷炸得七荤八素,然后转身不要命的往山谷里奔逃。

早就准备好的三眼铳士兵,立即一轮千人齐射。可惜距离有些远,风速又太猛,仅仅打死打伤几十个而已。

已经退后的两千火枪兵,连忙扑回原来的射击位,照着山谷里的敌人进行齐射。

可惜,射速太慢,风力太大,精度太低。

虽然搞出很大阵仗,也把敌方射乱,但依旧无法造成巨大伤亡,反而是敌人的自我踩踏杀伤力惊人。

李应看着一片混乱的山谷,嘀咕道:“此时若有一支骑兵就好了。”

“轰隆隆!”

谷外传来震天的马蹄声,满速儿惊慌大喊:“丢弃辎重和人口,全军北撤!”

王渊带着骑兵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