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上闸有洪夫上千名, 稍水数百名名, 吕梁洪下闸有洪夫五百名,稍水上百名,都是徐州本地人。

役夫的工作很辛苦,从春到秋迁挽不断。所以大顺军占领徐州,这些辛劳异常的纤夫大多数就直接投奔了闯营,一部分人参加了大顺军的正规军,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被时任山东节度使的马宝留用,成为了大顺运河管理机构的骨干之一。

尽管过去大明朝廷几乎每年都要大兴挑浚之工,对二洪之运道、闸坝、堤防等进行大规模的治理,但终不能根除二洪之险,于是又开泇河。

到万历年间,李化龙开成泇河后,避去了二百多里的黄河二洪之险。

这无疑是一桩善政,但也导致漕船大部分不再经徐、吕二洪北上,只有南下的回空船只经过。其间黄河的决徙泛滥尽管依旧影响二洪,但由于二洪漕运地位的下降,朝廷也就疏于管理了。

天启年间徐州城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水灾,旧城被掩埋,这与泇河的开凿,二洪漕运地位的下降不无关系。

可以说到光中元年为止,大明朝最后二十年对于黄、运交汇的治理完全失败,也使得徐州百姓饱受其苦,天启年间的那场大洪水,本地人至今记忆犹新。

而大部分漕船纤夫也都要么因为漕运改道的关系失业,要么就在忍受着极端的辛劳工作,他们对于此时远道而来的北伐军,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眼光。

更不要提江北军阀的兵马,即便是黄得功所部,大多数也都纪律横暴非常,所过之处烧杀劫掠也就只比清军好上那么一点点罢了。

如今大批船只在吕梁洪靠岸以后,马士英更是下令征发大批的纤夫帮助明军拖拽大船。如果给够钱粮的话,这些苦力纤夫还没有什么怨气,问题又在于明军新得东虏的“岁贡”,可这笔巨款转眼间就被几大藩镇军阀瓜分一空,就连马士英自己的手里都没有剩下多少油水,何况是苦力们?

运河旁人头攒动,人影闪烁,每条战舰上都陆续走下数十、百人,军队越聚越多,声势越来越浩大,马士英没有发觉明军远道而来、备受敌视的不利,反而因为使得东虏称臣又获得岁贡,慷慨自得的气势已经达至巅峰。

他情难自己的咏诵道:

“禹凿犹存滟滪根,彼苍设险壮彭门。山形奔过黄河怒,水气阴来白日昏。

贾客经营随雁集,舟人祭祀识龙尊。时平四渎无波浪,笑指青帘买酒樽。”

初春的吕梁山和吕梁洪附近,峰峦起伏,林相整齐。高谦已经派了一部分士兵抢占吕梁山高岗处的制高点,在险峻的地方修建营盘,微风吹过山林,诸将士登高远眺,林海茫茫一望无际,松涛呼啸,极为壮观。

“自古以来,南渡之国,从来没有像我朝今日这样北伐的盛况。”马士英感叹道,“东虏已经向朝廷称臣,还要每年给我们数百万两白银、几十万两黄金的岁贡,这岂非是宋朝太平兴国、雍熙北伐全盛的时期,都所未有的成功吗?”

“中兴已经告成,阁老当居首功啊!”

跟随马士英北伐的一群朝臣,无不欢快地向他道喜,几个监军的宦官也都喜笑颜开。在明军看来,清军当然要比大顺军强大,但清顺两军相持不下的局面,自然是最好,现在多尔衮送来这样多金银,看来朝廷的“两虎相争之策”已经完全成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