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不识的进了戏班才开始读书识字。但师傅不可能供着她们读书吃白饭吧所以她们只好一边学一边上台演。看戏文也是认一半猜一半实在不行就请识字的人念自己再一句一句地死记硬背。(yimixs)•(cc)”

“死记硬背?那么长的戏文那得多久才背得下来。⒗(一米?小说)_[(yimixs.cc)]⒗『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秀儿感慨地说。

“是啊”曹娥秀的语气中有着不忍和恻然:“一出新戏下来她们就日日夜夜地背。师傅限令每天必须背多少背不出来是没饭吃的不仅没饭吃有时候还要罚跪、挨打。”

原来对戏班的人来说连识字都是一项巨大的优势。秀儿对自己心中的打算越有了信心。

曹娥秀接着说:“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串那么多戏一会儿演男人一会儿演女人的主要原因。我是很小就跟着师傅的到能上台时已经基本上会自己看戏本了。不像那些进戏班比较晚的师妹要念熟一段戏文都得大半天。可是戏不等人书会的人每写出一部新戏几个戏班抢着要抢到了的就得赶快上。因为戏迷们都知道你在排新戏一个个脖子拉得跟长颈鹿似的天天催着等着看呢。越早上越能招徕观众不然别的戏班也许排出别的新戏了你就眼睁睁地看着观众都往他家跑吧。”

秀儿好奇地问:“你们唱的戏都是书会的才人们写的吗?”

“大部分都是吧也有其他人写的。”

“京城里现在哪个书会最有名呢?”

曹娥秀横了她一眼:“明知故问当然是你爹他们的‘玉京书会’了然后就是‘元贞书会’大都就这两个书会最有名了。”

再给曹娥秀斟上一杯茶秀儿突然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姐姐做你们这一行的挣钱多不多?”

“多当然多。你到戏园子里看过戏吧?”

秀儿点头道:“看过看过好多回呢。我爷爷在的时候那时候家里还住在仁寿坊的大宅子里爷爷老了不爱走动总把戏班子请到家里来唱。爷爷过世后爹娘请人回来少了出去看戏多了凡新戏上演不管票子多贵一定去看场的。家里孩子多不可能都带上就抓阄每次带两个去。我运气好十有八次是我抓到。”

“你去过就应该知道只要是有名的戏班子再遇到好一点的戏本子基本上都是爆满的。尤其是场你也说票价贵可见是很赚钱的了。”

秀儿正想说什么曹娥秀突然话锋一转:“但这些钱都被老板赚去了唱戏的人是落不到几个钱的。”

“啊?”因为有点意外有点失望秀儿惊讶地叫出了声。

曹娥秀轻轻一笑道:“你要是想通过唱戏赚到很多钱我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钱都被戏园子老板和班头赚去了最后分到唱戏的人手里的也就一个零头而已。”

秀儿向四周打量了一下说:“那这房子不是姐姐的?”

“是我的。”回答得很干脆。

“可是……”你刚才明明说你没钱的嘛。

“这房子就是你看到的那个男人送给我的。”

秀儿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些成*人的交易她再早熟也只是似懂非懂不敢轻易开口评价。

“所以”曹娥秀最后总结道:“唱戏的名角可能有很多钱有房有地有大把的金银珠宝但这些决不是通过唱戏得来的而是通过其他乱七八糟的渠道得来的。其中稍微干净一点的可能就是戏迷送的礼金、礼物等。其余的像我这样的长期包养短期姘居偶尔苟合都是肮脏钱。”

秀儿瞠目结舌彻底变成了哑巴。!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