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面带难色道:“有些事情朕心中还没有底,不能拿到朝堂议论。这是关乎伐蜀的策略问题。朕很欣赏你提出来地方法,只是接下来操作尚有难处。”

李系舟问道:“难道是没有合适的公主人选么?”皇帝叹息道:“朕的女儿之中确实有可以当此重任的。皇室之中的女子按照资质潜力会有侧重的培养,为的就是今后与他国联姻,能够给夏国带来更多的利益。朕已经接受蜀帝求婚的国书,并选出与蜀帝身份相当地七公主许配蜀帝为妃。七公主与太子是同胞兄妹,乃已故张皇后所出,身份尊贵,端庄贤淑,只是以体弱多病为由很少公开露面。但外人所不知的是她聪颖坚忍,曾有八年的时间离开皇宫师从任门旁系念慈斋地掌门学文习武,艺成之后她回到宫中,一直在帮忙打理朕的情报系统。七公主历练丰富,又精通谋略武功,朕认为她是最合适地人选。”

李系舟一听皇帝打算派这么厉害地女儿出马,心中踏实许多。那么皇帝还有什么困难呢?就算现在逼他当送亲大臣他也不会拒绝的。

皇帝顿了一下,愁眉不展继续说道:“送亲大臣也不成问题,有李爱卿主持,朕相信蜀国绝对讨不得便宜。朕担心地是夏蜀开战之后的事情。朕有精兵强将,有制胜攻略,可军费支出庞大,始终是朕的心病。三年前灭昭,虽然获得了富庶的楚江南部大片领土,可是为了治理民政安抚民心,朕不敢再加重税,从那里获得的财政收入有限。北疆突厥蠢蠢欲动,时常偷偷穿越梁国国境抢掠我夏国财富,朕不能缩减北疆的军费开支。所以按照目前的国库储备,伐蜀用时越久,对夏国的经济负担越重,甚至如果两国交战陷入僵持状态,夏国会被这一战耗穷。朕原本想再等三年,财政盈余更多一些再伐蜀才有更大的把握。可惜李铮竟然这么快就平定了蜀国内乱,而且蜀国的军队元气并没有太大损伤。李铮想必也看到这一点,才急着鼓动蜀帝求婚。以李铮的手段和蜀军的实力,一旦大战触发,他们想拖得久一些是完全有可能的。虽然那样做可能拼的两败俱伤,蜀国逃不过灭亡的结局,但是朕不想为蜀国当垫背。李爱卿,你可有良策解决军费问题?”

李系舟暗想,皇帝也有缺钱的时候,大战在即未雨绸缪,皇帝考虑的相当深远。历史上有很多国家盲目扩张领土,却忽略了经济消耗的隐患,整个国家越打越穷,得不偿失。夏国皇帝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才会有此担忧。看来皇帝统一天下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完全是为了百年民生着想,这才是明君吧。提到钱的问题,李系舟多少来了一些兴致,他沉思片刻回答道:“圣上,您是否听过以战养战这句话?”

皇帝不解道:“以战养战?此为何意?”

“以战养战简单说就是在与他国打仗的时候,在当地掠夺所需的物资,来补给自己的军队。”对于李系舟而言,这样的概念并不新颖,成吉思汗那会儿就已经广泛运用,不过他要表达的是经过美化后的以战养战策略,“圣上治国秉承仁义,对待战俘非常宽容,也很少彻底摧毁敌国城池,因为这些原则约束士兵的行为,不掠劫当地百姓不破坏当地生产,灭昭之后才能迅速恢复楚江南的经济。那一战完全*国库支撑,内耗多少绝对不是小数。但是目前既然国库支撑有难度,对手又不是像昭国那样的同宗,或许该考虑一下铁腕手段。这样做既能迅速打击敌人的实力,摧毁他们的经济支柱,彻底丧失东山再起的可能,同时不会危及我国百姓正常生活。如果操作的好对蜀国的平民伤害在可控范围,我国也能通过这场战争为国库大赚一笔,奠定今后北伐的基础。”

自古打仗都是赔钱的,至少短期内不会有赢利,军费开销历来都是国库的沉重负担。好不容易通过百年积累,夏国才有了资本扩张,但是谁不想投入更少获利更多呢?皇帝第一次听说打仗还能赚钱,甚至伐蜀能敛财为下一步北伐奠定基础,这样的新概念给了他莫大的刺激。虽然他明白以战养战或许会有违背仁义血腥残酷的地方,但是如果把牺牲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能换取更多的利益,他并不会拒绝。他兴奋道:“李爱卿,朕该怎样做呢?”

这是周日的更新,因为明天出差就提前放上来。周一争取按时更新。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