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婧回到府中时,远远便看到父亲正一脸铁青的与三伯父柳行风说着什么。

她脚步加速,不一会便出现在院落里。

看到柳婧,柳行风抬起头来,他最喜欢这个优秀的侄儿了,连忙挥着手唤道:“文景快过来。”

柳婧走了过去。

朝着父亲和柳行风各行一礼后,柳婧在另一侧坐好,转头打量着两个长辈那有点难看又有点失望的脸色,柳婧说道:“父亲,三伯父,你们是在谈论柳式他们么?”

她这话一出,柳行风便长叹一声,他失望地说道:“是啊,我柳氏一门,还真没甚人才。哎,我把众兄弟都叫到汝南来,原本是想他们助我一臂之力,现在看来,只怕他们不但帮不上忙还会拖我后腿了。”顿了顿,他又头痛地说道:“我看别的家族,却是兄弟齐心,子侄辈中英才尽出,全不似我们柳氏。”

柳婧寻思了一会后,慢慢说道:“三伯父此言差矣。”对上两个长辈投来的眼神,柳婧说道:“自古以来,一个家族要想兴旺,都不是一日之功。几位伯父不是庶民但是小商人,能识得几个字就算了得,更不说知书达礼,世事洞明了。他们知识浅薄,自然不可能让堂兄堂弟们精明能干。”她说的这话,是把知识神化的时代最典型的观点。有所谓‘愚昧无知’,其本来的意思便是因为没有知识所以愚昧。

柳婧这话一出,两个同样对知识神化的长者都点了点头。

顿了顿后,柳婧又道:“文景以为。当务之急是把他们统统送到书院,我已经打听过了。开封长洛书院最是严格,他们的山长有规定。不能悟透一经者,便是就学十载,也不能离开书院。”

说到这里,柳婧一字一句地说道:“把他们送去长洛书院,让他们专治《中庸》一经,当他们把这圣人经典参悟透彻,能够离开书院回到汝南时,也就可以为伯父所用了。”

她这话一出,柳行风和柳行舟兄弟相互看了一眼后。同时点了点头。柳父更是赞同得大点其头,“不错,这是个好法子,有所谓读书才能明理,他们不明理,是因为没有读书。《中庸》教导君子执中之道,学出来的人肯定能够做好人,当好官。”

三伯父皱了皱眉,道:“只怕他们受不得这苦。”

他这话一出。柳婧蹙起了眉,她见柳父也是一脸为难,便徐徐说道:“三伯父叫他们过来,是想获得帮手。是想让我柳府成为汝南一族,而不是找些拖后腿,只会享乐不会做事的蠢笨之人。受不得苦的。那就驱离汝南,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以后不管是当庶民还是当商人。通通不用理会。”

她这话,那是少有的坚决果断。着实令得两个长者吃了一惊!

他们齐刷刷转头看向柳婧。

三伯父柳行风最先出声,他高兴地笑道:“没有想到,我家文景竟是如此有决断之人。不错不错,男人要想做大事,就得有这魄力!”

他笑得欢快,柳父却苦笑起来。这样的婧儿,与七年前的她几无二样。

柳行风是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