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太后大喜,她声音一提,高喝道:“快快拿进来!”

“是——”

不一会,一个太监大步而入,他穿过群臣,向邓太后递上了一封信函。

邓太后伸手接过,一字一句地看了过后,邓太后让太监接过信函,示意他传给各位大臣。

见到众臣都看得差不多了,邓太后向后一仰,冷冷说道:“诸位臣工,这信函上的匈奴诸事,可是属实?”

这?众臣相互看了一眼,都低下头来。

见状,邓太后冷笑起来,她素手在几案上一拍,不阴不阳地喝道:“朕让诸位留意边事,务必要做到知已知彼,你们到是给朕说说,为何匈奴三年蝗灾,赤地千里,诸位竟是毫不知情?”

她的目光,冷冷地看向了刚才说她说得最凶的几个大臣,沉着脸又说道:“诸位爱卿指责起朕来,倒是言辞凿凿!”

她这话一出,众臣扑通扑通跪了一地,低着头说道:“臣等惭愧!”

“好了——”邓太后也不相逼,她站了起来,雍容地看着众臣,一字一句地说道:“速速调查九郎这信函上所说匈奴国情!半个月!朕给你们半个月时间!半个月后,朕要知道一切前因后果!”

说到这里,她声音一提,高喝道:“散朝吧!”

在太监高亢的“散朝——”声中,邓太后环佩铿锵,带着宫婢太监和女官们优雅离去。

一直到她退下好一会,议事殿中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说着说着,这些人都频频摇头。

看着邓太后一路步履轻盈,一个妇人连忙迎上,她凑在她身边高兴地笑道:“九郎真是太后的千里驹!”

“是啊。”邓太后微笑着说道:“他又给我解围了。我这个弟弟啊,要不是婚姻一事上让我生了太多恼,还真是无可挑剔!”

转眼她又说道:“如果他所说的事情属实,那么不仅替我这个姐姐解了一次危,只怕这大汉江山,都要感激他了!”

她仰着头看着远方。喃喃说道:“我这个弟弟。关健时候实在可靠。”

就在朝庭中紧锣密鼓,急着调查匈奴内情时,身在交州的邓九郎,知道如果柳婧的消息属实后。那这场仗是打不起来的。朝庭要做的。不过是带些礼物,派几个能言善辩之臣做说客之事。

地五把洛阳发生的大小事禀报一遍后,向邓九郎说道:“郎君。看来不用急着赶回洛阳了。”

邓九郎抬起眸来,说道:“不,今天就离开交州。”

地五一怔,一时他也没有顾及自家郎君的颜面,说道:“只怕柳氏不会肯吧?”

一说出这话,地五又知道自己说错了,连忙迅速地咳嗽一声。

果然,邓九郎冷笑道:“我离不离开,由不得她来同意!”说到这里,他命令道:“行了,你去准备吧。”

“是。”

地五离开不久,正坐在庭院中听着琴的邓九郎,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出现了四肢无力。

那妇人又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