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赋,几乎次次脱靶。

但是现代人说起火器,基本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一些旅游景点甚至还有一些火器模型展览,大概是那个空间的关系,舒云能够很容易回忆起上辈子见过的东西,看过的书籍,因此,她只需要根据自个所知道的东西,给那些工匠指出一条可行的路子就行了。鉴于现在的工业条件,搞什么tnt之类的,显然有点早,所以,目前也只好老老实实搞□□,顶多将普通的□□配比弄得标准一些,搞成颗粒的。之后工业水平上去了,再去搞其他的东西。

早知道自个会穿越,舒云当初就不会研究什么数学和金融模型了,就算是平常消遣什么的,也都是在看一些文史方面的东西,她又不能在这个世界做什么文豪,这些几乎没多大用处,要是当初就知道如今的处境,她非把百科全书背下来不可!

舒云自个对目前的状况不满意,但是其他人却一点也不这么想,许多工匠对舒云几乎要敬若神明了!

这年头真的很少有那种纯粹的技术官僚,就算是在官府任职的那些大匠,大多数做事也就是靠代代相传的经验,很少会涉及到其中具体的原理。这就导致了许多工艺的出现因为非常偶然,大家之后都是照猫画虎,一旦出现什么变故,这些工艺也就失传了。

舒云自觉自个就是说了个皮毛,却算是解开了这些工匠们的许多疑惑,他们很多时候不是手艺做不到,而是根本想不到。等到舒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们很快就发挥了聪明才智,一下子各种各样的发明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了。

和州那边不缺煤炭,又有铁矿,之前舒云又搞出了脱硫的技术,所以现在的钢铁质量可比之前强多了。有了足够的钢铁,总不能都拿来制作武器,自然也得制作一些农具之类的,而在舒云的提点下,甚至一些工匠已经研究出了简单的收割机和打谷机,虽说还是需要人力驱动,但是已经非常高效了。舒云琢磨着,要是如今能引进橡胶,蒸汽机的发明都可以提上日程了。而已经有工匠表示可以在江边修建磨坊,充分利用水力,不过,长江跟其他河流不一样,每年汛期还是比较危险的,在这边修建什么水力磨坊,还不如找个支流,一段一段地修建水坝呢!横竖如今在搞军屯,农闲的时候就可以趁机将水利设施搞起来,之后可是能够一直受益下去的。

总之,应天如今与之前相比,俨然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朱元璋这边的整体实力也在稳步增长。尽管监管比较严厉,但是依旧有商人将应天这边的特产走私了出去,如此,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宁可花钱购买,等到后来,在大致估算了一下朱元璋如今的财政状况之后,顿时,有不少人眼红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