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玩石、华夏~黄帝的厚赐,鞠躬感谢!

***************************************

分封制度,在汉代和明代,都导致了规模浩大的叛乱。

与此同时,各藩王鱼肉地方,祸害无穷,天下人至今心有余悸。

大明朝一推就倒,人心尽失,可以说遍布大明各地的藩王“功不可没”。

当初在武昌劝秦牧称王立国时,顾君恩首先攻击的,就是布满各地,如同一个个巨大的毒瘤一样的藩王府。

对于分封制度,秦牧手下的大臣,无一人不持反对的态度。

司马安的话,更进一步让人想起了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这场战役不但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开国的权贵势力也几乎是重新洗了一回牌。这对于很多明初大臣来说,那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有此前车之鉴,谁都希望防微杜渐,以免祸及子孙。

在这个问题上,秦牧明知众臣反对分封,却没有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现在,已经不是当初一个小团体打天下的时候,样样可以推心置腹了。

所以谓的帝王心术,你内心可以不以为然,但却必须这么做。若是时时将自己的心思明白地展示在大臣面前,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而关于何时称帝,在何处称帝,秦牧更倾向于班师之后,在南京称帝。

因为仓促在北京称帝的话,难免会寒了留守南京的大臣以及正在西南征战的将士的心。

至于不利于收伏蒙古各部,对此秦牧另有的想法,他已经做好了蒙古问题长期化的心里准备,漠南蒙古还好办一些,要想在短期内厘清漠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解决漠北蒙古,也不合算。

秦牧觉得,等来复枪批量装备,热兵器威力进一步提升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到时不用花大多的精力,更不用象汉武帝发几十万大军远征漠北,劳民伤财;只要一两万骑兵携先进的武器,就可以解决漠北的问题。

第二天,秦牧渡黄河北上,行至大名府时。前方传来蒙轲捷报,据守真定的勒克德浑虽仍图顽抗,但军心已散,蒙轲下令猛攻一日,即告城破。

至此,北直隶再无强敌,蒙轲正大举分派兵马,接管各城。

秦牧每天一地,除了安抚民心。最紧要的仍是招贤纳士,铨选贤能接手治理地方,因此他的行程不快;

到达燕京时,已经是七月上旬。

过了卢沟桥。远远就能望见巍峨的永定门了。

永定门高近三十米,在这个时代,是极其少有的高大建筑;

城门外,站满了出城迎接的秦军将士。一个个盔甲严整,不动如山。

远远望见秦牧的王旗,以蒙轲为首的三军将士齐齐参拜。同声山呼:

“恭迎秦王!秦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雄壮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