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青山县的百姓都难, 还要救助其余几县的灾民。那肯定是不行的。

他也不能见死不救, 他肯定是要救的,只是有什么办法能救助这些灾民,这才是现在最难的事情。春耕已经耽搁了下来,未来还得补种,种子也是当务之急。

想到诸多事情,王涵之也有点烦。

周玉兰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走出府门,带着府里的仆妇,开始搭棚施粥。

熬的浓稠的糙米粥配上一点点酱菜,味道很香很香。

长风在前面维持次序,“别急,别急,领过的人都进去左边的,没有领过的人都进去右边大棚,听见没有。”

“是,听官爷的。”为了维持次序,周玉兰给长风换上一身衙役的衣服。这样能威慑一下周围不听话喜欢浑水摸鱼的家伙们。

两边都搭好宽大的大棚,两边都有家丁看守,在施粥的时候不许窜门。

灾民全是附近县的,青山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处地方被淹没。这是之前农闲时辛苦换来的收获。对,应该是收获。

“看看那位穿青色衣裳的是青山县的县令夫人。”

一位灾民和周围的人显摆他知道的事情,这是在大灾中,他唯一可以显摆的。

“真的吗?县令夫人看着很好,笑眯眯的,不像什么刁钻的人。”

“那是,听说县令夫人是侯府的女儿。为人谦和,我表弟家的一个远方亲戚就是在青山县县衙做衙役的。听他说,之前青山县到处修筑河堤,县衙没有那么多银钱。有很多都是县令夫人出的,还出了很多粮食,人家是有钱,可是人家也没有欺压百姓,没有收刮民脂民膏。可以不出的,真是一位善心的夫人。”

“是啊,看看我们县的县令大人,怎么可能这么做。即使他家夫人要这么做,他也不会允许的,不收刮民脂民膏就已经很不错咯。我想好了,我们一家在汉县也没有什么家产,以后就把家安在青山县,这么好的县令大人,过几年我家就缓了过来。比在汉县强多了。”

“是可以考虑的……”

不少人在点头,很是认同,这才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要能做实事的官,哪怕是贪了那么一点,他们也心甘情愿。有些是清官,可是为人迂腐,在地方也没有什么建树,不能真正帮助百姓,其实百姓也不会多么拥戴他们。印象也就比贪官好些。

周玉兰站在一个大炉子边,亲自施粥,这边排队的都是妇女孩子,周玉兰温声细语,还带着一些魅惑,可以抚慰人心。

县衙里面都装满粮食,都是之前从周玉兰的庄子上还有各大户人家收来的粮食。

“大娘,小心烫着,端稳咯。”

“谢谢夫人,善心的夫人。”老大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浓稠糙米粥,不停的弯腰感谢,没办法,只好放下手里的铁瓢。过去扶起老大娘,“大娘,喝完粥,过去那边打碗预防瘟疫的凉茶喝,喝了是不会生病的。您老肯定也能猜到,大涝之后必有瘟疫,记住了吗?”

“记住啦,谢谢善心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