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再过几日是老太太的寿辰……”

“是啊, 外祖母寿辰。”胤礽这才恍然大悟,想来舅母去探望姨母平妃,所以长泰才一起进宫递了牌子。

“其实还有件事。不知太子听说没有,等西北战事起来,皇上打算会派亲贵们出战呢。”长泰迟疑着说出了来意:“说起来,咱们赫舍里家,自从龙入关之后,都是文官了。”

胤礽明白了,他笑道:“舅舅是也想随军出征?这是好事啊!汗阿玛最喜欢旗下男儿奋勇,舅舅是打算让孤替你说句话?”

“谢太子好意,只得您一句话,舅舅也知足了。”长泰显得很动情,“前儿老太太还抹眼泪,说这些年太子成人,长得愈发像仁孝皇后了,让人一见就……您瞧我,好端端说这些干什么。”

太子沉默一会,最终问道:“舅舅,我长得很像额娘么?叔姥爷也提过,可他没有仔细说。”

“嗐,他都多大岁数了,还能记得娘娘的长相。”长泰笑道:“我和皇后一道长大,太子问我呀!太子和娘娘相像的地方啊,太子的眼睛和鼻子……”

这天胤礽过得很开心,长泰走后他还盯着铜镜看了好一会,仿佛能从自己身上,看到那个已经逝去多年的影子。

可皇储依然是皇储,胤礽在兴奋之后马上想到了长泰的来意,舅舅说“只想得太子一句话”。也就是说,他想做的事情,只有我说话才能做。

难道是他想干什么,却被叔姥爷给否了?胤礽失去了照镜子的兴致,长泰一贯小心谨慎,如今空有爵位而没有实差,这确实不好。

他上书请战,不知道汗阿玛能给什么差事……纳兰家的成德在墨尔根做了副都统,揆叙也做了侍卫,赫舍里家除了索额图其他人并不是很出挑。如果这次长泰舅舅能被汗阿玛看中,那倒也不错。

至于出战的消息传出去,这正合胤礽的意,康熙将这件事告诉太子,就是想让太子放出消息。这算是给其他人的一点小提示:储君的消息特别灵通,因为朕让他知道,储君与朕父子同心!

胤礽一下午的心情从平稳到兴奋,又变成了平常,皇太子挑出本通鉴翻看起来。他读书的时候坐的端正,在东宫这里,读书也不只是读书,而是他“仪式化”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年纪增长,胤礽对皇帝不停的给自己增加礼仪规格的目的,也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就像通鉴开篇说的“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自前朝以降,太子都没有了成规模的军队,那就只好通过“礼”来体现地位的不同,来震慑太子潜在的敌人和对手。

但是这个“礼”,真的有用吗?胤礽有些怀疑。唐朝的太子李承乾手握太宗的爱重和东宫卫率,不也没能拦住李泰对储位的觊觎之心。有时候,高规格的礼遇会不会刺激到别人……

然而胤礽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是杞人忧天,汗阿玛可没把其他兄弟弄到毓庆宫和他同住。这不就意味着在汗阿玛心中,太子有且只有自己,其他人都是臣子。

比如前几天提到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