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那就是拿下福建,不管敌人是清军还是镇胡军又或者是其他乱七八糟的敌人。

但是过于谨慎的陈云陶还是没敢第一时间动手,反而是千里迢迢送回战报来请示。这要是换成徐言青或者施清瑄的话,估计早就把延平拿下来直接给林哲送上捷报了。

虽然说上位者不会喜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在通讯落后的时代里。在外领军的将领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做出判断,毕竟事事都请示的话。必然会延误战机。

纵观帝国诸多高级将领,在这方面最出色的就是徐言青。

此人率兵打仗从不拘一格。甚至有时候会偏离统帅部的预定战术,不过他带兵打仗的本事的确不错,去年初率领第二混成团奔袭镇江,进攻天京,去年底率军拿下浙江全省,今年率领第四军攻略皖南,大小战事打赢了不说,而且很重要的是,由于其出色的用兵策略,他率领的部队打仗时受到的伤亡是非常少的。

去年率领第二混成团奔袭镇江,进攻天京时,其主力第二混成团前后死伤不超过两百人,到最后非但实力没有减少,反而是收编了三个协防师,又是创新了协防军部队在中华军内的重要炮灰作用。

相对来说,其他将领虽然也能领军一方,但是没有徐言青这么全面,比如说以往被视为余胜军第一将领,林哲麾下头号战将的石琅翼,去年开始就已经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其中固然有林哲的刻意压制有关,但是也和他的作战风格偏向于稳重,不打无把握之仗有关,石琅翼擅长的堂堂正正的野战对决,汇集绝对的优势一举击溃敌人。

指挥大兵团进行决战才是他擅长的作战方式,至于说远途奔袭或者攻坚战之类并不是他擅长的。

而施清瑄又要更次一筹,施清瑄打仗都是中规中矩,没有大错但是也没有惊喜,这从他领军在江北地区作战就可以看得出来。

打仗完全就是依靠己方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就没有用过什么战术之类的!

而实际上这也不仅仅施清瑄一人如此,实际上中华军的绝大部分高级将领,中下层军官大多如此,他们带兵打仗,往往是比较呆板的用随营学堂教授的战术,很少说会和徐言青或者石琅翼这样有着让人惊喜的举动。

而这也是任何一支军队的主要特性,优秀将领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大部分还是平庸将领。

但是话又说回来,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实际上并不是体现在少数几个优秀将领上,而是体现在绝大部分的平庸将领上,尽管平庸但是只要能够严格的执行所学的战术计策,那么带领军队获得胜利也不是多困难的事。

陈云陶的谨慎林哲是知道的,虽然对陈云陶的谨慎有所不满,但是林哲也不打算怪罪什么,而是直接批复了命令,让陈云陶尽快拿下延平,掌控福建后进军广东。

尽管有些波折,但是目前中华帝国的军事情况总体上还是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再走,福建、赣北方向不必过多担心,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北方越来越多的清军。

根据第五军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