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就是当炮灰的命!

此外受到现有军官数量严重不足,铨叙司的官员再一次无奈的减少了协防师军官的比例以及低衔高配的比例。以往一个协防师里有一个中校师长,一个少校副师长,三个少校团长,三个上尉副团长,九个上尉或者中尉营长,九个少尉副营长,一共约五名校官,二十一名尉官。

然而这一次要新组建三个协防师,而统帅部那边显然不可能新派上百名军官过来,而如果从第一军辖有部队抽调的话,也会极大的损害现有部队,即第一师和第三师的战斗力。

基于这种情况,驻扎在苏北方向的铨叙司官员不得不采用变通的方法,一方面是抽调少量军官过来,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大了经验丰富的士官任职比例。

比如第二十一协防师,其首任师长不是以往的中校军衔了,而是一个少校,之前是第一军的后勤参谋,其副师长更只是一个上尉,而三个团长里一个校官都没,只有三个上尉,而副团长更不是什么军官,只是三个从军资历深厚的士官。而九个营长都只是少尉,之前大部分第一师或者第三师的副连长,而副营长没有军官,也换成了士官。

三个师都这么搞的话,军官的需求量就大大降低,不至于太大的影响第一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

毕竟对于中华军而言,协防师就是炮灰部队,平日里装装声势,打打下手,战时就充当炮灰,用来侦查敌人的防御部署,或者干脆是用来消耗敌人的子弹。

所以尽管中华军的协防军是越来越多,但说实话也越来越得不到重视,这一个协防师里的军官人数,连皇家陆军的一个步兵营的军官人数都比不上了。

军官的不足,也是让中华军开始重用一些愿意主动反正的清军或者太平军投降军官,这些军官虽然素质有好有差,但好歹也是军官呢,大多数也是识字的,如果他们真心投靠的话,那么中华军也不介意把他们吸纳进来,然后派到协防军那边任职。

这一次就有这么一批,大约二十来人,他们之前都是在扬州战役里被俘虏的前清军里千总、守备、甚至游击这种将领。他们被俘虏后,中华军可不管他们是大官小官,通通剃头一股脑编为普通的协防军士兵。

这几个月下来后,一些还活着,同时也比较机灵,哭着喊着要报销大中华帝国,为大中华王师而战。嗯,顺便也为了不用继续当炮灰。某一天就被驱赶着去填护城河。

经过挑选后,凑了二十来人。然后就把他们委任到新编的三个协防师里头,充当连长这一级别的军官,不管以前是守备还是游击,通通授予陆军少尉军衔。

当这些人从后勤官员的手中领到皇家陆军的正式军官的时候,要几个感动的都哭了!

熬了好几个月,终于不用当炮灰了,终于不用提心吊胆,生怕明天就被派到某座城池下去用性命填护城河了。

中华军对待文官算是比较优待,只要你愿意剃光头效忠中华帝国。基本上担任原职是百分百的,干得好不用多久就能晋升。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