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连制,但实际上是形成类似三三制或者三四制的实战应用编制。

由于实战影响,负责部队训练。军官培养的军训部甚至在陆军军官学校开设相关指挥课程,比如说如何在实战中更好的把一个步兵营麾下的六个步兵连进行拆分调配,以获得更好的实战效果。

为此,军训部的编制司还专门研究了这种适合散兵战术的编制!

军训部内部把目前的新式编制称之为‘散兵制’。用以和以往的线列制进行区分,这种所谓的散兵编制详细情况是:

一个师下属两个步兵旅,一个步兵旅下辖两个步兵团。一个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步兵营下辖四个步兵连。一个步兵连下辖三个步兵排,一个步兵排下辖三个班。

最基础的一个步兵班则是拥有包括班长在内十四名步枪手!

这种编制和以往的线列编制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区别实在太大,而且施行起来谁也不知道管不管用,所以军方将领们普遍对这种编制抱有一定的抵触。

因为中华军过往多年的战争里,已经是习惯使用,甚至说是非常擅长面的线列编制,而且也没有遭遇到什么失败,所以在很多将领们看来,就算的陆军开始运用后装步枪,开始使用散兵战术,但是也没有必要对现有编制进行调整。

因此军方1861的整编计划里,就没有任何提及新编制的事项。

但是军方的这些将领们不重视,不代表林哲不重视了,身为一个后来者,尽管他不是什么军事爱好者,但也同样知道二战前后的部队都是三三制居多。

同时考虑到中华军已经逐步全面换装后装步枪,尽管这些后装步枪和后世的成熟后装步枪无法相提并论,但也是后装步枪啊,火力密度可差不到那里去。

除了火炮还没能装备后装火炮外,实际上现在的中华军在武器装备上已经并不算差了,勉勉强强也能够用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的一些战术了。

所以林哲才是亲自插手军方的整编计划,要求军方参考新式散兵编制进行整编计划!

不得已之下,军方内部只能是重新制定整编计划,不过任何时代的军队都是非常保守的,所谓的新编制或者新式武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试验,没有经过战争的考验都很难得到军方的彻底信任。

所以军方在新提出的1861年整编计划里,虽然听从了林哲的意见,但也只是只听了一部分而已!

该计划里,准备在新编的二十四步兵师、二十五步兵师里采用新式编制,同时由于尚不清楚目前这种新编制是否可行。同样也担心万一这种新编制真的效果不错的话,现在编练过于老编制的部队还得重新来搞。所以军方干脆决定在1861年的时候只新成立两个步兵师,也就是第二十四步兵师和第二十五步兵师。原本计划中的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步兵师的编练计划则是直接暂定。

原定军费则是挪用到后装步枪的换装以及地方守备部队的建设、骑兵、炮兵部队的建设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