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出兵并攻占香港后, 当时也有声音说要干脆把澳门也一收回来。不过当时考虑到避免同时树敌过多,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就把澳门问题押后。

一直到四国条约签订,正式收回香港后,帝国才是把收复澳门一事提上了日程,不过这葡萄牙和英国人可不是一个层次的国家。

就以葡萄牙在远东地区的实力,现在的帝国随便派个几千人,一支小舰队就足以把澳门给收回来,如果说葡萄牙不是远在欧洲,而是在亚洲这一片的,帝国陆军举手抬足就能够灭掉这个国家。

葡萄牙也是认识到了现实,所以也是没打算过死活都不愿意归还澳门,不过却是坚持要求获得一笔不菲的补偿,一张口就是五十万英镑,这比赎回香港岛的几个还要贵,帝国外务部的那些外交官怎么可能答应。

所以双方为了澳门问题,已经是反反复复进行了数次谈判。

双方谈判的分歧虽然有些大,但是和平解决澳门问题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这个时候,如果英国人插手进来的,很容易横生枝节。

毕竟葡萄牙是个欧洲国家,而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实在太多,不客气的说,英国人放个屁,葡萄牙都得露出一副享受的表情说:好香,好香!

这种情况下,帝国一旦和英国人再一次因为缅甸发生冲突,到时候英国人肯定会在其他地方给帝国使绊子,也就会使得澳门问题一拖再拖。

这是宋关前认为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对于林哲而言却是并不算什么。

在这年头,除非英国人从海峡舰队和地中海舰队里抽调至少三分之一的主力舰来亚洲地区,除非英国人下定决心进行动员至少五十万以上的兵力,围绕着中亚、印度、东南亚地区和帝国打一场全面战争,要不然的话些许外交压力并不算什么。

十九世纪的国际关系,实际上非常简答,谁的拳头大就是老大,不服就打。

而且一个个国家也都是不要脸的那种,没谁在在乎国家形象之类的,一言不合说翻脸就翻脸了。

这个年代,奉行的是强盗逻辑!

所以对于英国,林哲的应对方法始终都很简单,什么外交上的语言恐吓一概不理,要打就打,谁怕谁啊!

在澳门问题上也是如此,葡萄牙人要是懂得见好就收,林哲还会给予他们一些好处,如果葡萄牙人吃相太难看,那么就不要怪林哲直接出兵了。

和宋关前的这一番谈话。林哲已经是明确了态度,那就是让外务部积极推动和李昊通的合作。争取未来把宁王朝彻底拉上帝国的战车,然后在东南亚的最西端。给英国人插上一颗钉子,以后有了机会,未必不能在印度洋取得一个出海口,顺便窥伺下印度。

即便是到了最后无法做到这些,但是只要在这里狠狠的插上一颗钉子,那么就足以让英国人很难受的,以后要是和英国人爆发什么冲突的话,隔三差五就威胁威胁英国人老子要打印度,到时候想必英国人的表情会很难看。

得到林哲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