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顺利打通贝尔加湖南岸那道只有一百公里宽度的通道,从而增援图恰克甚至尼布楚,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了俄罗斯的上层极大的恐慌,据正在巴尔干前线亲自率军作战的沙皇都已经是暴跳如雷,一方面是发电报严令西伯利亚的俄军守住,另外一方面是筹集其他方向可以筹集的兵力增援。

同时,由于俄罗斯已经是事实上陷入了两线的大规模作战,饶是俄罗斯乃是欧洲压路机,但是也是难以承担这种庞大的压力啊。

为了获得的缓冲时间,更是为了避免贝尔加湖以东地区的四万俄军陷入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俄罗斯的高层是给了维克托拉命令,要求他立即展开对中华帝国的外交谈判,就算无法让中国人退兵,但是最少也要拖延中国人的进攻步伐,给俄罗斯争取缓冲时间。

俄罗斯高层方面已经明确表态,伟大的俄罗斯帝国已经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动员,大量的农奴和工人正在被强行征召,用以组建新部队,不用多久更多的灰色牲口就能够拿上枪支奔赴战场,为双头鹰的荣耀而战。

可惜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而俄罗斯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些时间,别说半年,三个月了,按照西伯利亚那边的状况,估计一个月都支撑不了。

和俄土战争那边打的不温不火,还带有浓厚的普法战争痕迹不同,中华军在西伯利亚方向发起的进攻,其作战模式和火力之猛烈,让很多长期和中华军有着作战将领的俄军将领都是非常的不适应。

要说俄军的对华作战经验,尤其是驻扎中亚和西伯利亚方向的俄军那是非常的丰富的,因为这两家都相互敌对二十年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无数次,尽管大部分都是一些几十人,几百人的小规模战斗,但是也足以让俄军摸清楚中华军的基本情况了。

对于中华军装备的大量钢制后装线膛炮和1872年型北方步枪,俄罗斯并不陌生,比如说后装火炮,自从普法战争后,不仅仅是中华帝国紧跟德国普法,开始大规模装备后装火炮,其他国家同样也没没有闲着。

俄军目前同样也装备了大量的后装火炮。

连发步枪的话,由于帝国的1872年型北方步枪的服役,开始几年还处于军事保密状态,但是到了1875年后,这种步枪就是被各国所获知,各国又是掀起了一阵连发步枪的研发。

俄罗斯人自己也是正在在伯丹步二型的基础上研发连发步枪,不过一款新型步枪的研发到定型,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别以为步枪看上去很简单,价格也不高,但是一款能够被军队大量装备,成为制式武器的步枪,其研发历程往往是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

就算是完成了设计,后续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试验,测试等。

比如说各国在帝国服役1864年型林德步枪后,基本上在1865年左右就是开始对金属子弹的后装线膛步枪进行研发,英国人最先是现有的1859年型恩菲尔德步枪进行改装,并在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