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底牌也打了出来。

按照原来的作战计划,西北局兵分三路,北路第三军从北向南进攻山西,作战目标是拿下重镇大同以及整个雁门道。

中路第一军渡过黄河,一部分主攻河东道,另一部分则进攻冀东道和第三军一起合击太原。

南路第二军也是兵分两路,北路出山阳经郧西过谷城直扑襄阳。南路则出白河过竹山、南下房、县、兴山目标是宜昌。最后的目标是两军合击汉口!

西北军却如猛虎下山,按照事先的计划,吴起仁的第一军兵分两路,

南路军的进展非常的顺利,湖北的部队本来就不多,他们又将大部分的兵力放在汉口四周。吴佩孚还分了一部分兵力去安徽抢地盘。

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南路军就达到了作战的目标。北路打到到了襄阳城下,南路则是兵临宜昌。吴佩孚现在真是急坏了,没有想到西北军这么猛,自己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力。面对襄阳、宜昌的求援电报,他也不知道怎么办。自己只有这么十万人的兵力,就是全部送到了襄阳、宜昌,也不够西北军打得。

吴佩孚只得给这两地的部队下命令,尽量的拖延西北军的行进速度,能守几天是几天,实在守不住那就撤吧。

这个命令一下就意味着襄阳、宜昌两地肯定守不长,现在的部队作战都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前提。下面的军官都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不是地盘,而是人马,有了人马地盘可以再打,要是人马都没有了就是菜板上的鱼肉,什么时候下锅只是时间问题。

接到吴佩孚的这个命令之后,两地的守军又怎么会拼死抵抗,也就是象征xìng的放了几枪,然后趁着黑天跑了。

西北军第二天准备进攻呢,结果发现城墙上早就没有了防守的士兵。

占领了襄阳、宜昌之后,第二军呆在那里休整,补充弹药,

相比第二军的顺利进军,中路军和北路军的进展那叫一个缓慢。因为和郭松龄、冯玉祥、李景林结为盟友,阎锡山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他早就调集重兵在黄河沿岸和大同附近布防,面对早就做好准备的晋军,西北军吃不到一点便宜。双方战斗非常激烈,激战数天也没有分出胜负。

晋军不管从军队的装备还是人员的训练都比之前西北的对手要强的多,一时之间山西的战局陷入了相持阶段。这个时候拼的就是谁先扛不住,不光是士兵扛不住,对双方的后勤补给,枪支弹药也是一个考验。

西北军进展的不是很顺利,东北方面,形势变得开始对张作霖有利。

首先是rì本跳了出来此时,rì本人发表了一个声明——为了表示中立,沿南满铁道二十华里以内,不准通过作战。rì本人的做法表面上是中立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这样使得郭松龄的部队不能通过铁路来机动,而只能在寒风大雪中徒步行军。rì本人却通过南满铁路,将在吉林和黑龙江的奉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辽宁。

当郭松龄休整部队的时候,张作霖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