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的光景才能赶到。

知道心急吃不了热乎包子,李孝基到是没有着急,眼见太阳快要落山了,便吩咐三军开始觅地扎营、埋锅造饭。

和李神符所部一样,李孝基所部也是两万羌胡骑兵,夹杂着四万的老弱病残。

比李神符更辛苦的是,李孝基所部大军需要还要携带大量的粮草辎重,因为蒲津离长安太远了。

虽有专门的车马运送粮草,可这也严重减缓了李孝基所部的行军速度。按照目前的情况,李孝基所部大军一天能赶出三十里,就已经算是非常努力了。

本王虽然一时半会儿赶不到蒲津,可蒲津的元军,应该也没可能这么快赶来吧?

说不定,到了此刻,元军还不知道本王已经亲自带兵来伐了呢!

有了这种观念,李孝基对于夜晚的执宿问题也没有高度重视,安排下了例行的斥候和巡逻军士,李孝基便自顾自地回转营帐休息去了。

身为李唐皇室大唐有数的能臣,李孝基的本领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有着真材实料的!当然了,这也和李孝基平素里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

比如此番,李孝基回了营帐后,却没有立即上床睡觉,而是找出了一本兵书,挑灯夜读了起来。

直到帐外传来了三更的梆子声,李孝基也已经有些jīng神不济了,这才舍了兵书,上床休息。

迷迷糊糊不知睡了多久,李孝基忽然被一阵喊杀声惊醒。

“不好!有敌袭!”

一个咕噜起身下地,李孝基三下五除二地便顶盔掼甲,横槊出帐。

“来人呐!” 翻身上马,李孝基横槊高呼道。

李孝基的话音刚落,四周便有百余亲兵幽灵般地冒了出来。

“随我去集结队伍!”

在李孝基的统领下,百余亲兵簇拥着李孝基而出,并凭着主将的威严于路不停地收拢杂乱的军士。

不过片刻功夫,李孝基身后便聚起了三四千唐军,而且还大都是骑兵。

这却是因为李孝基走的方向,便是唐军羌骑兵所在的方位。

按照现下的集结速度,要是再给李孝基一刻钟的时间,说不定,李孝基便能将这两万羌骑兵尽数召集起来。

可惜的是,李孝基的好运就此到头了!

刚刚集结起三千多唐军,李孝基便见对面一彪元军劈波斩浪一般杀来。

那队人马约有三千人,为首一将,身高过丈,膀大腰圆,手持一口砍山大刀,刀光起处,人头滚落,所有唐军竟然没人能够在其手下走到两个回合!

“此将好生凶残!若是能够收为己用,何愁大事不成!”

就在李孝基心中赞叹之际,对面那将已经率军杀至李孝基前方二十丈许处。

“标枪准备!”一声断喝,那将已然刀交左手。自马镫下扯出一杆乌木标枪来。

呼喝之间,那将已经距离李孝基不过十丈远了。

眼见时机成熟,那将果断地一声暴喝道,“给我shè!”

随着那将领的的一声大吼,三千杆标枪同时飞出,黑压压一片,直奔李孝基所部方位笼罩而来。

“不好!”

意识到不妙,李孝基连忙翻身下马,一个闪身便藏到了马腹之下。

便在此时,李孝基的那些亲兵也回过神来,纷纷簇拥着上前,各举盾牌将李孝基牢牢护在正中。只可惜,李孝基这些亲兵毕竟不是专业的保镖队伍,虽然用刀盾勉强挡住了一部分元军的标枪攻击,可还是有近半的元军最终没能完全躲过此劫,被标枪钉在当场。

待到李孝基再次上马起身,准备重整兵马之际,那些元军已经挥舞着钢刀自李孝基所部一侧呼啸而过,刀锋过处,上千唐军成了无头尸体。

再次整顿好人马,李孝基发现目前自己好不容易拉起来的一票人马已经折损大半,目前只剩下五六百的活人了!

随后的半个多时辰里,李孝基连续四次召集人马,可每次都是刚刚成一点儿规模,就被呼啸而来的元军彻底碾碎,而李孝基的亲军,也一再折损,最后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十来个人了。

而这个时候,唐军大营已经彻底化成了一片火海!

眼见大势已去,李孝基长叹了一声,便准备带着身后那灰头土脸的几百唐军就此逃命!

不成想,李孝基刚刚率部冲出火海,便见迎面一白袍小将,手持一对儿梅花亮银锤,领着一队元军呼啸而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