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绍的幼子许智严,在父帅的命令下,带着两万府兵直扑开州,攻打刚刚以星火之态爆发开来的开州贼萧阇提。如今距离许智严出兵,不过才七八天功夫,刨除从夔州赶到开州的在途时间,许智严在开州城下扎稳营寨、展开攻打也不过才三天而已。

萧阇提虽然只是个地方上的豪族,刚刚扯旗变身成土军阀,实力不咋的,但是再弱,也不是几天功夫能够搞定的,所以许智严这几日一直顿兵城下,四处试探攻城,还没有看出进展。

就在昨天,许智严收到了后方一条很不好的噩耗:因为父帅把夔州兵主力从瞿塘峡方向紧急调度到开州方向,所以瞿塘峡沿线群山之中的封锁线一时之间漏洞百出,又没有预备队堵漏,所以已经被梁军大将沈光寻找到了薄弱点成功突破,整个封锁线已经成了筛子。许智严心中焦急,却也无法可施。

唯一让他可以暂且安心,不必日日夜夜想着这件事儿的原因,是沈光应该还不会来得这么快。考虑到许绍军的斥候传递军情也是要时间的,许智严这边昨天才收到的消息,那么实际上梁军应该是在三到四天前突破的瞿塘峡封锁线,因为从前线把军情传递到开州,路上也要两到三天,尤其是因为指挥中枢在夔州,开州前线这里是不可能直接从瞿塘峡前线得到军情通报的,肯定要先到夔州转一下,然后由夔州那边再重新发出警报转递各州。

这没什么好吐槽的,封建时代的邸报系统就是这样的。比如要是雁门郡边疆地区发现突厥入寇,你要从雁门送到朝廷京师一封急报。或许只有沿途直接路过的并州地界能得到相关的紧急讯息,而其他信使没有直接路过的边防要地。比如蓟门、辽东那些边镇,是要等朝廷再重新派人通知的。这个体系虽然很耽误大事儿,却可以防止边将有借口随意相互串联传递消息密谋些朝廷忌惮的事情,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一直被沿用了下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就算是四天前沈光的先头试探性部队突破了瞿塘峡,就算沈光突破之后马上直奔开州而来,父帅的其他部队阻击不力,那至少还要五天以上。沈光的部队才会出现在许智严的斥候侦查圈距离内。

毕竟,斥候信使的速度,是要比大规模部队的行军速度快数倍的,还需要五天才能赶到,也已经是考虑了沈光会不顾士卒体力强行军的情况了。这一点认识,让许智严略微松懈了一些,虽然不至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却也不用每天一醒来就如丧考妣紧绷神经。

又是一夜过去,刚刚整军出营的许智严正在想着今日可有快速突破的薄弱环节可以逮住。派出去的警戒斥候却是飞奔着跑回来,通报了一个噩耗,那名斥候身上还插着羽箭没有拔掉,要不是身上穿着的皮甲。说不定就交代了,连这条军情都带不回来。

斥候拖着一口气息,强撑着说道:“少将军!在东南边山口那里。早上弟兄们发现有大股骑军冲杀出来,当时距离这儿已经不到三十里了。咱足足死了好几十个弟兄。看敌军冲起来体力充沛,应该是昨夜歇息足了的……”

才说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