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过妤卉将来几种可能的安排。所以妤卉才能在临江关那里与齐王达成一致, 提前就说好要在北伐前景比较明朗之后。让齐王掌帅旗。妤卉营救阿黎之前, 也是如此交待,万一她出了意外,梁爽暂时主持大局,等与齐王会合后,就将帅印交给齐王。皇帝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下旨,妤卉就不打算再拖延。

妤卉不是贪恋军权的人,在其位谋其政。当元帅压力很大,动则万人生死一笔勾销。她硬撑着本为了方便培养阿黎能早日成为男元帅,可是自从阿黎被钱保旭掳走之后,她的心境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她彷徨犹豫,她对阿黎牵肠挂肚,不是因为钱保旭掳走了她的男元帅苗子。而只因为是阿黎。是她的阿黎。

黎冰的死虽然也能震动她,成千上万将士们血染沙场马革裹尸。然而这些人地生死对她而言忽然都变得模糊不明。她发觉自己关心更多的似乎只有阿黎的安危。钱保旭欺负折磨阿黎,所以她毫不犹豫将钱保旭赶尽杀绝。黎洛收留支持钱保旭,导致阿黎被俘,所以她要将黎洛彻底围剿。她试图用各种理由说明自己的安排符合一个元帅地决策,对大局有利,就算她能说服了众将听令,却骗不了自己的心。

妤卉觉得自己想要的只是和阿黎在一起。如果阿黎有朝一日真的成为男元帅,她的任务完结了,他们是否就要分开了呢?她怕,怕那样一天来得太快。虽然她意识到就算自己躲避,也逃不过已经编入程序的游戏规则。她能做的只有巧妙拖延,抓紧一切机会与阿黎过舒服的日子。

皇帝地密旨是个机会。皇帝不让她继续当元帅了,派她去找宝藏,地图就记在阿黎的脑海中,他们一起离开,躲避战场杀戮,游山玩水顺便办办正事会不会能轻松一些呢?

可是为什么皇帝会将鸾鸣也送了过来?以鸾鸣那点本事,若非是顺应皇帝的心思,他根本就出不了京城。妤卉心说,难道皇帝就这么大胆,让她“夫妻团聚”,让齐王没有后顾之忧,就不怕她们攻下宣国拿到宝藏拥兵自重么?

妤卉仔细一琢磨,皇帝也许就是在试探她和齐王的忠诚。假如齐王得了这么好的机会,一时起了贪念,又被皇太女打压得紧了,干脆在宣国自立,有兵有将有宝藏,与朝廷分庭抗礼不缺资本。一旦产生了这种幻想,就会刺激齐王在北伐中更卖力,加速宣国的灭亡。无论齐王有无二心,对这场战争地积极性都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皇帝地手段实在高明。

等宣国灭亡之后,考验的就是妤卉地态度了。皇帝赌的是妤卉不会抛下京中妤家不管,因此不敢任由齐王拥兵自重。妤卉觉得皇帝希望她能成为齐王的剑鞘,收敛齐王的锋芒,从中斡旋,阻止齐王走向自立那一步。皇帝另有一封密旨由鬼婆婆保管,叮嘱妤卉情况紧急之时可以取出执行。

妤卉明白那应该就是针对齐王的密旨。

齐王若是主动放弃这么好的机会,打下宣国老老实实领兵回归朝廷,那就是表示向皇太女臣服,今后也不会生事端。若是齐王野心太大,密旨多半就能解除齐王的兵权,确保妤卉控制大局顺利回京。

鬼婆婆武功高绝,她应该是皇帝的铁杆,一个没有封号的钦差。借着送鸾鸣为幌子来到前线,以帮助为名督促妤卉找宝藏,最后就变成一把随时能出鞘的尚方宝剑。至于鸾鸣,或许会成为权势争斗中的一个筹码,一份祭品,前景并不乐观。

妤卉把密旨贴身收藏好,看着一脸笑容的鸾鸣,不禁心头暗暗多了几分感伤。

鸾鸣与她有夫妻之名,他不喜欢她,她做什么都不内疚;可是他开始喜欢她了,很努力地讨好她了,她不是铁石心肠,她能感受到。她就算不喜欢他必然要丢下他,也不忍见他最后走上绝路。黎冰的前车之鉴,她不是无动于衷。

皇帝是吃准了她心软善良的本性,才舍得下这么大本钱,将两个儿子都托付给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