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核心由以下4个原则构成。

  1. 得出结论。
  2. 理清条理。
  3.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4. 切中论点,顾及整体平衡。

逻辑思维的第一个步骤是「得出结论」。

举个例子,当你听到「政治家X当了Y国的总统」新闻时,会怎么想呢?或者在求职面试中被面试官问到「如果我们愿意录用你,你一定会来我们公司吗?」,你会如何作答呢?

即使是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时候需要得出结论。可是我们经常会遇到迟迟不得出结论的人。他们给出的常常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这种无关痛痒的「结论」。

但是,这并不能称之为结论,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的回答。

但是,如果你掌握了逻辑思维,就能摆出依据,有条有理地讲出自己的结论,也就不用担心被人追问了。

无论你列出多少根据,若是根据本身模糊不清,结论就没有说服力。所以说,结论是否有说服力,要看根据的明确性和逻辑性。

举个例子。在刑事审判中,一般是法官先针对证据逐一判断是否可靠,再判定是否有罪。也正因如此,其结论才能令所有人信服。如果只是凭感觉说「可能有罪」是无法说服他人的。

另外,如果10个证据中有1个证据的可信度较低,那么结论也不能使人信服。因为,别人会仅凭这一个可信度低的证据而对你的结论产生怀疑。

其实组织逻辑思维的过程,跟堆砌砖头的工作很相似。若是其中混入了不结实的砖瓦,即使只有一块,也会瞬间崩塌。所以,为了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逻辑推理中所有的根据必须明白无误才行。

有的人平时总是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并以此来逃避下结论,或者用一些含糊不清的论据来敷衍搪塞。想让这些人某天突然很有逻辑地拿出一个结论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说,掌握逻辑思维的捷径,就是从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会明确是否,养成根据确切论据得出结论的好习惯。

比如说,你可以在看完一档新闻节目后,对这条新闻得出一个自己的结论。读完一本书,就把对于这本书的结论及其依据也一起写入笔记本中。这样的长期积累,就会养成一个逻辑性的思考方式。今后就算是突如其来的状况,也能够有逻辑地进行思考和应对啦。

如果你不喜欢看新闻,也不喜欢看书?没关系,日常点滴的许多素材都可以用来逻辑联系。比如「这个电视节目有没有意思?」「Idol可不可爱?」「街上的人穿的潮不潮?」,这些都是练习的素材呢。

如果你觉得这些信息还不足以下结论,那你可以反过来去思考「为了得出某个结论,我应该收集怎样的证据?」下一步你就会去想「那我是去网上搜索资料呢?还是去大学图书馆收集资料呢?」。回答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在得出结论。

所以说,逻辑思维和砌砖的道理一样,就算你找来了牢固的砖头,若只是把它们横七竖八堆在一起,最终仍会倒塌的。当然,即使你有准确明白的依据以及据此得出的结论,若没能条理清晰地进行阐述,也不会有说服力。

总结一下学习要点:不要模棱两可,要有意识地亮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