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

片刻后,书写完毕,熊岩长长的喘了口气,来回走了几步,便开始入定了。

而栎花,则是拿出了一本无字天书,其实就是拿着白玉炼制出来的书籍类型宝物。

这本无字天书,对着熊岩书写的记录轻轻一照,便将其中的内容,彻底复制。

而后,便会按照栎花事先编造好的格式,重新录入。如此,等到熊岩查询之时,就方便许多。

片刻后,熊岩接过无字天书,法力输入其中,一片三维立体图案,便出现在了熊岩的正前方。

“熊家村的土地情况。”

话音刚落,一段新的信息,便直接传入了熊岩的脑海之中。

“两百多户,三千多口人,总田地数目为四万亩地。人均十亩多一点,但是实际上,有许多百姓的实际田地数目,却只有三亩地。” 熊岩小声读道。

“在耕地上面,朝廷有着底线,每位农夫的耕地,至少会有三亩。低于三亩地的,便会直接将他们迁徙到新的地方,重新安家,重新分田分地。”栎花解释道。

三亩地,是红线,也是朝廷的底线。实际上,在良种、有水、农夫自己又勤奋肯干的基础上,三亩地真的可以养活一个人。

每亩地可以收入四石百米,三亩地便是十二石百米,也就是一千二百斤。

而盐的价格,早就被炼气士们打了下来。炼气士们,呼风唤雨,伟力无穷。来到海边,一个大规模制盐法术,所生产的海盐,都是以千石为单位的!

有足够的粮食,海盐价格也便宜,三亩地真的足够养活一个百姓了,就是穷了一点,但是又饿不死的阶段。

当然,这种百姓,属于不稳定阶段的百姓。一旦遇到了病、灾,基本上整个家庭就会经济破产。

“有一百二十六户百姓,认为孩子需要多读书,很庆幸老族长的做法……”

“有九十五户百姓,家里的田不够分,又不愿意让儿子、孙子远走他乡,便让他们进入县城,当学徒弟子,交钱拜师,学一门手艺……”

“有一百三十二户百姓,表示很满足,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

“有二十三户百姓,则是充满了斗志,全家上下都斗志昂扬的……”

“有三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家的田地缺水……”

“有四十六户人家,觉得自家缺钱……”

听着栎花念出来的统计结果,熊岩一时间哭笑不得,好直白,俺寻思俺家就是缺钱……

可为何会缺钱呢?平均到每个百姓头上,最少的那一位,家里也有三亩田。

朝廷的税收,是阶梯式的,对于他们而言,近乎于无。

每个人每年一千二百斤粮食,怎么也够吃了。那么,缺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想了一下,熊岩便不再思考这个问题。这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想明白的。

“恩,两百多户,三千多口人,我就先带着他们富起来吧。这第一个小目标,就让大家一起,过一个肥年。”熊岩坚定的道。

说明:每一个朝代,钱的价值都不一样。所以,在讨论物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背景。

以汉朝为例子,汉朝的钱比较值钱,一万钱(十两银子)就已经是很大的一笔资金了。

唐朝时期,一贯铜钱,也比较值钱,贞观之治的时候,一石粮食,甚至只需五十文钱(粮贱伤农,这未必是好事)。

明朝时期,一石粮食,有的地方,就需要一两银子了。难道说,明朝的粮食,比起唐朝直接贵了几十倍?

几十年前,万元户便是一个县里面,很有名的富豪。

但是到了现在,随便一个县,首富都得上千万,甚至是上亿,难道说,现代的人,都比几十年前,富有几百倍,几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