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轻型运输机的运载量与航程是最大的问题,那么野战起飞能力则是最大的优点。

因为这些野战机场不但无法供大型运输机起降,还无法为战斗机服务,所以联军不大可能监视这些机场。

不到一个小时,三百二十架运输机全部起飞了。

一切顺利的话,运输机群将在四十五分钟之后陆续到达空降场上空。

为了掩护运输机群,志愿军的电磁战进入第四阶段,由火箭弹构成的“电磁幕墙” 开始向南面延伸。随后,部署在江界附近的导弹部队投入战斗,向位于联军战线后方的数个战略重点地区发射了数十枚弹道导弹。

这波攻击,立即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发现志愿军扩大电磁打击范围之后,联军立即调整作战部署,不但让E-3C与E-8C紧急后撤,还撤走了在东朝鲜湾上空巡逻的E-2D,随后终止了全部空中打击行动,仅在三八线附近保留了两个F-22A中队。

虽然到这个时候,联军的指挥系统仍然处于混乱之中,根本无法有效指挥作战部队,也无法探知前线发生的事情,但是联军指挥官非常清楚,志愿军的大规模电磁战很难持续,要不了多久就会烟消云散。

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名联军指挥官意识到,志愿军的地面部队已经出动。

再过一个小时,双方的第一场正规地面战就将打响。

当时,连呆在战线上的联军基层军官都没有察觉到逼近的危险,反而认为,在强烈的电磁打击下,志愿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动地面进攻,因为与战斗机一样,地面主战装备也严重依赖电子设备。

这个认识并没错,但是也不等于完全正确。

关键不在地面进攻,而是空降作战能否顺利完成。

黄峙博非常耐心的等待了四十五分钟,才让戚凯威按照计划,向参与地面进攻的作战部队下达了第二道命令。

这道命令不是发给前线部队的,而是发给后方的远程炮兵。

按照戚凯威的作战部署,除了六个炮兵营的十八个炮兵连继续用电磁打击对联军防线保持高压状态之外,其他炮兵连全部换上了装备普通弹头的远程火箭弹,开始轰击联军的正面防线,为地面进攻做火力准备。

等到第一批携带了高爆弹头、子母弹头与燃烧弹头的火箭弹落到联军阵地上,联军基层军官才猛然意识到,地面战争开始了。

可惜的是,联军基层指挥官已经无法向上级汇报战况。

虽然一些联军军官马上意识到,志愿军充分利用了电磁战创造的有利条件,在联军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打响了地面战争,立即派出通信兵,向上级汇报战况,但是等到本o战场信息逐层转达到联军司令部的时候,已经是几个小时之后了。

当时,最先发现异常的不是联军的预警平台,而是翱翔在太空的侦察卫星。

志愿军的炮火准备开始半个小时后,一颗美军的光学侦察卫星掠过朝鲜半岛,拍下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