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安排,他这种参与了军方验收试飞工作的种子飞行员全部以教官身份,编入第一支J-20中队。

这个中队的任务很简单:为其他航空部队培训J-20的飞行员。

造战斗机容易,培训飞行员却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J-20的初期型号只有单座型,没有双座型。虽然晏鹰搏在参加试飞工作的第一天就提出,应该重点研制双座型,因为不管J-20是制空战斗机、还是准备发展成多用途战斗机,双座型的适应性都比单座型好得多,但是把J-20改成双座型,需要对机体结构做出调整,也就需要足够的时间。

用单座型培训飞行员,只能提高门槛。

第一批参加训练的飞行员都是各支部队的老鸟,半数以上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平均飞行时间在三千小时以上。

这意味着,他们的军龄都在十年以上。

此外,培训方式也很独特,即以一带一的方式进行,教官将在培训期间把掌握的所有技能传授给学员。等到J-20大规模列装之后,将由回到基层部队的J-20飞行员把技能传授给其他飞行员。

用精英培训精英,J-20部队才能以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

只是,教官就十来名,一个培训周期长达十二个月,期间还有三个月的调整期,因此在两年半内,只培训了两批、二十四名飞行员。战争爆发时,第三期培训工作刚刚开始,能够驾驶J-20上天的飞行员总共也就四十八人,其中十二人还只能驾驶战斗机,无法参与作战行动。

结果就是,像晏鹰搏这样的教官也得上战场。

显然,晏鹰搏并不畏惧战斗。

可以说,在空军的所有飞行员中,最不畏惧战斗的就是J-20的十二名教官。他们都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都在战斗中击落过敌机,都用J-10、J-11B等第三代战斗机挑战过F-22。让他们驾驶J-20升空迎战,不但不会畏惧日本的F-22,反而更有信心,因为至少在同一条技术起跑线上。

按照空军的安排,三个J-20中队轮番升空执行作战巡逻任务。

晏鹰搏的运气不大好,二十九日凌晨的时候,他刚刚完成巡逻任务,在返航途中收到了另外一个中队击落了四架F-22的消息,而且领队长机单独占有了两个战果,取得了开战后的首胜。

这让晏鹰搏有点懊恼,因为他提前半个小时返航。

如果当时他严格按照作战部署,而且不在乎早点回去,把巡逻时间延长半个小时,首开纪录的很有可能不是其他人了。

懊恼归懊恼,晏鹰搏也只能认命,毕竟日本鬼子什么时候找上门来,谁也说不准。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再次驾驶战斗机升空之后,好运就到来了。

接到杨禹方的命令后,晏鹰搏有点兴奋,甚至兴奋得有点过头了。在他眼里,正在逼近的F-2简直就是待宰羔羊。以J-20的作战能力,根本不用靠近,用PL-12D就能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