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了。

一千多枚潜射核弹头,足以抹平美国拥有的战略优势,也足以让美国苦心经营的导弹防御系统形同虚设。

结果是,美国必须接受俄罗斯的提议,即在承认权利同等的基础上,限制弹头数量。

谈判进行到五月十四日,五个核大国首次达成意向协议。

按照这份协议,到二零三零年,美国将把潜射核弹头的数量削减到一千八百枚,俄罗斯与中国拥有的潜射核弹头的数量最多为美国的百分之七十、英法则为百分之三十五。美国最多拥有十二艘战略核潜艇,俄罗斯与中国最多拥有八艘、英法则为四艘。此外,在协议有效期内,五个核大国将不再研制与建造新式战略核潜艇、潜射弹道导弹与潜射核弹头,并且允许缔约国进行全面核查。

毫无疑问,这份协议没有任何价值。

虽然从数量上看,美国削减了八百多枚核弹头,但是另外四个核大国的潜射核弹头数量有增无减。

五个核大国相互妥协之后,压力转嫁到了印度与巴基斯坦身上。

事实上,这也正是谈判最为艰难的部分。

虽然巴基斯坦早就表态,其战略政策紧盯印度,只要印度肯做出削减承诺,就愿意进行同等级别的削减,甚至愿意与印度一起销毁核武器,但是印度核战略不针对巴基斯坦,而是直接盯住中国。

也就是说,印度没有承诺销毁核武器,也不愿意对战略力量做出限制。

印度不肯让步,巴基斯坦自然不肯让步。

在印度不肯配合的情况下,五个核大国只能关起门来做事。

五月十七日,最后一次努力因印度拒绝而失败后,五个核大国达成了一份没有多少约束力的协议:禁止向印度提供一切与战略核力量有关的技术援助,建立针对印度的战略核力量情报沟通机制。

看上去,这份协议的制裁内容非常严厉,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价值。

原因很简单:印度已经建立起了配套的核工业体系,拥有制造弹道导弹技术,也能够建造核潜艇。

假以时日,印度肯定能够建造战略核潜艇。

更重要的是,这份协议仅针对五个核大国,不针对其他任何国家,因此印度可以通过日本获得必要技术。

别的不说,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固体火箭技术,而这正是印度缺少的东西。

进行海基战略核力量谈判时,五个核大国还进行了陆基与空基战略核力量谈判,对各自拥有的战略核力量做了限制。

当然,意义都不大。

比如在陆基战略核力量方面,虽然美国主动提出销毁所有陆基战略导弹,但是俄罗斯与中国都表示反对。原因很简单,美国有强大的海基战略核力量、还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战略轰炸机,陆基战略核力量的价值并不大,而中国与俄罗斯却主要依靠陆基战略核力量,在海基与空基战略核力量发展起来,销毁战略弹道导弹,等于自行解除武装,甚至丧失进行战略反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