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谁来领导这些科学家?

准确的说,由谁做主?

显然,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可以说,在全球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上,中美科学家本来就存在严重分歧。

相对而言,美国科学家较为乐观,即认为粒子风暴引发的自然灾害,不会在短期内对人类文明构成致命威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前期部署,不急于采取行动,也没有必要因此大惊小怪。

中国的科学家显然没有这么乐观。

按照中国提交给联合国大会的灾害评估报告,两年之内,全球气候就将发生毁灭性的转变,全球平均气温将在急剧升高之后急剧降低,在五年之内导致百分之七十的森林枯萎,在十年之内导致百分之八十的物种灭绝,人类将在经历严重的粮食危机之后,遭遇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生存考验。到二零五五年,全球人口数量将锐减到十亿以内,现代文明将在自然灾害中彻底崩溃。

也就是说,中国科学家坚信,这场自然灾害不但猛烈,而且来得非常迅速。

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人类文明将错过自我拯救的最后时机,也将无法挽回的在五百年之内灭绝。

当然,在美国科学家看来,这绝对是危言耸听。

经过数日讨论,中美双方在八月十二日达成了第一项协议,即在粒子风暴结束后,双方共同修复全球通信网络,然后调用两国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根据双方科学家提供的数学模型与搜集到的数据,对自然环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模拟演算,再根据演算结果决定实际行动。

这一天,中美还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根据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做出的贡献,确定未来的国际秩序。

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政治协议,具体怎么操作,双方还没有达成共识。

只有一点可以明确,即谁出的力最大,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就越高。

八月十三日,中美双方在应对自然灾害的问题上,达成了第一项行动协议:共同清除太空垃圾,使外层轨道空间恢复正常状况。

可以说,这是应对自然灾害必须做的头等大事。

因为中美双方在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上存在分歧,所以双方的科学家都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全球气候变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发射气象卫星,因此得清除掉在粒子风暴中产生的太空垃圾。除此之外,还得尽快恢复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系统,以便科学家更加方便的展开工作。

问题是,这绝对是一项规模空前的太空工程。

粒子风暴爆发前,在轨运行的人造航天器已经超过二万四千件,其中军用航天器为一千六百余件。受粒子风暴影响,所有的航天器都已瘫痪。一些具有变轨机动能力的航天器还发生了爆炸。根据中美双方掌握的信息,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超过十亿,质量超过十克的多达数百万。

这些太空垃圾的运行速度高达每秒数公里,巨大的动能,具有足够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