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援助,保护自己的下级市场,使这些国家有足够多的生产力与足够大的市场。从经济角度讲,这等于保护本国的基础工业,特别是需要广阔市场与大量资源的高端产业。如果不提供援助,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将在两到三年内锐减三成,必然会对占据了经济体系顶端地位的中美两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本国的高端产业遭受重创。只有保护好下级市场与初级工业产品生产地,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才不会受到严重影响,也才有能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当然,从政治上讲,这也是划分战略格局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在扩张势力范围的时候,只有两个标准,一是资源、二是劳动力。

相对而言,后者更加重要。

事实上,在经历了全球自然灾害时期的科技大爆发之后,中美两国面临的资源问题已经有所缓解。

说到资源,最重要的只有两个,一是能源,二是粮食。

再说得深入一点,就只有一个:能源。

随着可控聚变核技术逐步成熟,特别是以氘与氚为燃料的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在十到二十年之内达到实用化程度的情况下,能源已经不是制约人类文明发展的瓶颈了。可以说,只要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问世,能源将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要知道,仅地球海洋中含有的氘与氚就能供人类文明消耗一千万年,而宇宙中这两种元素几乎用之不竭。

这样一来,之前被看成战略资源的石油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最多到二零四五年,在中国的可控聚变核电站提供了全国能源百分之六十的情况下,石油的主要用途不是拿来燃烧,而是成为低廉的化工原料,用来生产化肥等化工产品。

能源问题得到解决,农业生产效率就不再是问题,粮食自然不是问题。

可以说,只要有需要,最多只需要十年,中国的农业工厂就能生产出足以满足全人类正常消耗的粮食。

此外,得益于能源技术取得的突破,其他资源带来的问题都变得微乎其微。

甚至可以说,只要能源不受限制,连对人类文明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环保问题都将成为历史。原因很简单,淘汰化石燃料之后,人类日常生活与生产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用一些科学家的话来说,也许五十年后,需要顾虑的不是气候变暖,而是二氧化碳排放不足导致的变冷,也许到时候需要定期的燃烧一些化石燃料,增加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当然,这只是带有笑话性质的预测,因为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约在六千零四十万亿吨左右,而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排放的只有四十万亿吨左右,剩下的六千万亿吨都是细菌产生的。

不管怎么说,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之内,资源不再是制约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

这样一来,劳动力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科技在进步,但是人类文明本身没有进步,只要“国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