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交战,肯定会一败涂地。

“马尔代夫海战” 之后,部分主战的美国政客改变了想法。

中国海军依然神勇,表现出的战斗力依然足够强大,也依然有足够的能力击败势均力敌的对手。虽然中国海军只剩下了八支航母战斗群,而且其中四支还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但是这场海战表明,只要特遣舰队还在海上活动,就没有任何人敢小看中国海军,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轻易击败中国海军。

真要在这个时候开打,就算美国海军能够夺得主动权,也很难转化为胜利果实。

要知道,美国海军的十五支航母战斗群中,只有十二支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因为要在大西洋方向上保留一支足够强大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在地中海地区,必须留下一支足够有威慑力的舰队,才能阻止蠢蠢欲动的阿拉伯国家不对以色列发动战争,所以美国海军最多向太平洋部署九支航母战斗群。

毫无疑问,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夺取战略主动权。

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控制了四分之三个太平洋,因为美国海军的战线长度是中国海军的三倍,而中国海军背靠本土作战,在强大空军的支持下,根本不用顾虑什么,完全可以打得更主动一些,而美国海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肯定只能在各个战场上疲于奔命,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

如此一来,美国就很难迅速击败中国。

只要战争拖下去,中国的战争潜力爆发出来,特别是建立在先进能源技术基础只上的工业生产能力开始发挥作用,美国就将丢掉战略主动权,由进攻转为防守,战败就只是时间与形式上的问题了。

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政客自然会选择置身事外。

当然,美国总统并没放弃,而且早有预料。十五日下午,在众议院否决了援印法案后不到四个小时,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新的法案,即以正规贸易的方式,向印度出售武器装备。

问题是,印度根本没有多少外汇储备,在美国的资产也不是很多。

为此,美国总统在提案中提到,可以由联邦政府担保,为印度提供战争贷款,即美国联邦政府出钱帮助印度购买武器。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用纳税人的钱来支援印度。

事实上,这么做与无偿援助印度根本没有区别,因为美国企业不可能无偿为印度提供武器装备,最终得由联邦政府买单。区别只是,这不再是无偿援助,印度必须在战后偿还所有欠债,还得支付巨额利息。当然,前提条件是印度必须在战争中取胜,或者是战后的印度政府承认前政府的债务。更重要的是,这没有违背国际法,即美国依然保持中立,只是在与一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合法政府进行合法的贸易活动,因此中国不能就此指责美国,更不可能因此向美国宣战。

要知道,即便在世界大战期间,中立国都可以跟交战双方做买卖。

这份提案能否在国会获得支持,那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下令让舰队撤离战场前,牧浩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