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在蒙古问题上,杜小蕾也表明了立场,即中国无心吞并蒙古,也不会采取任何破坏中蒙俄三边关系的行动,但是要求俄罗斯也做出同样的保证,不在蒙古采取单方面行动。

总而言之,为了安抚俄罗斯,杜小蕾几乎做出了所有让步。

可惜的是,俄罗斯当局依然认为杜小蕾没有诚意,她做出的所有安全保证都无法确保俄罗斯的根本利益不受威胁。

当然,杜小蕾没有就此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杜小蕾的主要工作就是与俄罗斯打交道,想方设法的改善中俄关系。

直到十月份,随着美国宣布向澳大利亚增派舰队,局势才变得不可收拾。

当时,杜小蕾就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压垮和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月十二日,杜小蕾专程找到牧浩洋,提到了美国向澳大利亚增兵的事情,而牧浩洋的立场非常明确:美国增强在西南太平洋与印度洋方向上的军事力量,已经对中国的安全与利益构成了直接威胁。

只是,杜小蕾怎么也没想到,牧浩洋会在五天之后做出回应。

虽然杜小蕾不是军事家,但是她知道,牧浩洋下达的命令,等于是在告诉美国:再过几个月,中国就有能力发动战争。

所幸的是,在此之前,杜小蕾已经做了总理该做的事情。

来到元首府,在高层会议上,杜小蕾首先对国内情况,特别是与战争有关的情况做了全面分析。

当时,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在战争初期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如何扭转局面。

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中国自身的战争潜力。

在这份报告中,杜小蕾明确提到:因为从二零三八年开始,国内经济建设就根据战争需要做了调整,所以在进行战争管制的前提下,所需的八十六种战略物资的自给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在需要进口的百分之二十中,有大约八成能够通过陆路口岸输入,只有大约百分之四的战略物资需要海运。

可以说,中国的自给率非常高。

按照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美国的自给率只有百分之六十,而且进口物资中只有百分之四十能够通过陆路运抵,总物资的百分之二十四需要走海运,此外美洲经济体对海运的依赖程度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此外,中国的战略储备也较为充足。

在报告中,杜小蕾明确提到,即便在战争初期丧失了制海权,海运线路被切断,中国储备的战略物资也能坚持一年以上,确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在建军事项目顺利完成,并且可以通过空运的方式,获取必要的战略物资,确保在战争的第二年里,仍然有百分之七十的军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当然,杜小蕾没有忘记最重要的部分:战争动员。

按照在二零三八年制订的动员计划,战争爆发后,将分五步完成战争动员,即征召适龄退役军人、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全面动员、恢复义务兵役制、社会生产体系总动员与全民总动员。整个动员行动将耗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