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在前线活动的只有六个集团军,总兵力不到三十万,相当于一名中**人要收容七名战俘。

所幸的是,天气正在好转,至少大型电动运输机能够在前线机场起降了。

当然,也不是乌拉尔河东岸的所有俄军都缴械投降。

十二月十七日,在发现乌拉尔河东岸的俄军士气已经崩溃之后,布鲁希洛夫不顾总统下达的命令,让部队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

让布鲁希洛夫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当天俄军近卫第八装甲师的官兵劫持了师部,逮捕了包括师长日丹诺夫在内的三十多名军官,然后向中**队投降,而日丹诺夫是布鲁希洛夫的嫡系。

这件事,让布鲁希洛夫意识到,东岸的俄军已经彻底崩溃了。

在求生**的迫使下,已经彻底绝望的俄军官兵才会袭击自己的长官,并且在还能作战的情况下向敌人投降。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即布鲁希洛夫的孙子安德烈就在近卫第八装甲师师部当参谋。

小布鲁希洛夫当了俘虏,在战俘营一直呆到战争结束,后来被遣返回俄罗斯,活到九十九岁,在离百岁生日还差三天的时候去世。后来,他为自己的祖父写了一本传记,与布鲁希洛夫有关的很多事情,都是由这本传记讲述的。再往后推,小布鲁希洛夫的儿子还是中俄民间友谊社的创始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布鲁希洛夫能够活到战后,与他那个大名鼎鼎的祖父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个身份,让他没有被送去条件恶劣的劳动营,而是一直留在了衣食无忧的战俘营里。要知道,在整个大战期间,被送到劳动营的俄军战俘中,只有不到一半能活到战后。对于从小就养尊处优的小布鲁希洛夫来说,体格肯定不如其他俄军战俘,根本没有希望活着从劳动营走出来。

布鲁希洛夫做出了正确决定,只是来得太迟了。

到十二月二十日,只有不到十万俄军撤退到了乌拉尔河西岸,而且随即都被宪兵押往后方的集中营。

事实上,这些俄军官兵的结局都很悲惨。

要知道,布鲁希洛夫下达的命令没有得到总统的支持与认可,因此所有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的俄军官兵都被认为是擅离职守,均被军事法庭宣判有罪,大部分被送到了俄罗斯的劳动改造所,而一些担负了主要职责的军官则被送到了北乌拉尔地区的监狱里面,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活到了战后。

有趣的是,俄罗斯总统没有惩处下达撤退命令的布鲁希洛夫。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俄罗斯总统也不敢惩处布鲁希洛夫,因为俄军中的反叛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战后,很多受审的俄军将领都认为,正是俄罗斯总统的亲美立场,把俄罗斯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葬送了俄罗斯在过去数百年里,用十多代人的鲜血与汗水辛苦建立起来的国家基业。

当然,这些俄军将领都没有提到,在开战初期,他们也是乐观派。

不管怎么说,仅用了十八天,俄罗斯的哈萨克斯坦方面军就不复存在了,其毁灭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