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其余装备能武装三十个王牌师与二十个装甲师的结论。

事实上,这次潜艇伏击战确实存在很大的巧合。

当时,运输船队里总共只有十二艘超级滚装货轮,其中八艘被击沉,而其余三十八艘超级货轮都没被击沉

逃脱的四艘超级滚装货轮运载的装备,就只能武装两个王牌师与两个装甲师,多余的主战装备则提供给了六个步兵师。

实际上,美军运往澳大利亚的装备,原本计划武装八个王牌师与六个装甲师。

可以说,美军的这支船队比较倒霉。当时,船队里有十艘货轮运载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物资,比如粮食、燃油等,而这十艘货轮全部安然无恙的到达了澳大利亚,反而是最重要的十二艘超级滚装货轮被击沉了八艘。

根据战后调查,这很有可能与中国海军专门用来对付货轮的鱼雷有关,因为这种在大战期间开发的鱼雷具备磁场自导能力,即在攻击运输船队的时候,会首先攻击磁场强度最大的目标。

在作战使用中,潜艇艇长经常采用这种攻击方式,即一股脑的把鱼雷射向目标船队,让鱼雷自行发动攻击。艇长这么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不用暴露行踪,利用被动声纳提供的信息就足够完成攻击了。除此之外,鱼雷的自寻的能力,比潜艇通过目标噪声来判断目标的价值往往更加准确。原因很简单,吨位越大的运输船,使用的钢材就越多,因此产生的磁场就越强。

从结果来看,也往往如此。根据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统计的交战数据,让具有磁场自导能力的鱼雷自行选择最有价值的攻击目标所取得的战果,要比让潜艇选择目标,以其他方式引导鱼雷攻击高出百分之二十。

当然,更关键的是,潜艇更加安全。

在这场战斗中,二十四艘潜艇里的大多数,特别是那些高速航行时静音效果不太理想的全电动潜艇,几乎都采用了这种攻击战术。

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十二艘装载着大量重型装备的滚装货轮最易遭到攻击。

原因很简单,地面主战装备也是用钢铁制成的,而其他货物,比如粮食、燃油等等不会产生磁场,因此装载地面主战装备的滚装货轮产生的磁场强度,要比装载其他货物的货轮高得多。

事实上,这也为什么十艘装载粮食与燃油的货轮没有遭到攻击的原因。

当然,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从价值上讲,一个连的地面战系统就超过了一艘五十万吨级散装货轮运载的粮食。

当时,美军被击沉的八艘超级滚装货轮上的装备总价值,顶得上平常十支同等规模的运输船队所运载的粮食或者燃油。

只是,周渝生提供的情报,却误导了庞跃龙。

有趣的是,当时庞跃龙没有找李明阳核对情报,而是信以为真。

如果跟军事情报局核对情报就能发现,美国当时生产出来的所有地面战系统,都不足以武装三十个师。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庞跃龙在安排第四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