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情报, 在YF-51进行试飞的时候, 洛马公司就联合波音与通用公司,开始对YF-51进行改进,主要增强战斗机的多任务能力,使其能够取代美军中所有的战术战斗机与半数的轰炸机。

可以说,YF-51绝对是一种划时代的战斗机,至少在传统战斗机领域,YF-51达到了一个很难超越的高度,即便是中国正在研制的J-40系列战斗机,主要性能也最多只能与其持平,谈不上超越。

要知道,这是第一种具备实战应用能力的空天战斗机。

当然,YF-51还有很多个第一,比如第一种能够常规起降的空天战斗机、第一种混合动力空天战斗机、第一种洲际战斗机等等。

与第五代战斗机相比,YF-51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亚轨道作战模式上,几乎具有无限的打击半径,或者说是全球打击能力,即其亚轨道作战半径达到了一万五千公里,能够从美国本土起飞,打击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

所幸的是,最初的F-51的亚轨道作战能力还不完善。

事实上,知道大战结束,美国也没有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F-51,在战时生产的全是简化了的F-51,及不要求具备完备的亚轨道作战能力,主要作战范围还是在大气层内,且主要作战用途仍然是战术级别。

可以说,中国的J-40一直没有研制成功,就与空军的高要求有关,即J-40必须是一种具备完备亚轨道作战能力的全球战斗机,如果只具备大气层内作战能力,空军宁愿采购更多的J-31系列战斗机。

要知道,J-31的价格比J-40便宜得多。

即便如此,F-51仍然拥有比J-31、哪怕是J-31的终极改进型都要先进得多,这毕竟是代差,而不是型号之间的差距。

如果F-51大批量服役,绝对是灾难性后果。

要知道,到时候,中国空军要想夺取制空权,就得动用数倍于美军的战斗机,而且承受更大的战斗损失。

所幸的是,F-51的产量并不大。

除了造价极为昂贵,或者说是生产效率极为低下之外,也与中国随后对美国本土进行的战略轰炸有关。等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提高了F-51的生产效率,中国的战略轰炸已经大幅度削弱了美国的战争潜力,使美国没有能力制造出足够多的F-51,甚至没有办法为这种高性能战斗机提供充足的特种航空燃油。

只是,在二零五五年,YF-51上天,对中**队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当时,军事情报局提供的另外一份情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YF-51试飞,这就是美国也同期开发了亚轨道轰炸机。

事实上,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并不准确。

在立项的时候,确实存在F-X与B-X两个军用飞机计划,前者就是YF-51,只是后者在项目规划阶段,最终被取消,或者说是合并到了F-X项目中,计划中的产物应该是编号为FB-51的战斗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