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 的加速度没有减小,反而在逐渐提高。

二十二点四十分,“深空” 号突然消失了

几乎所有观测站都在同一时间发来消息,再也没有观测到“深空”号,或者说这艘宇宙飞船突然就从太空中消失了。更重要的是,从“深空”号发回来的数据,也在这一刻突然中断。

在所有科研人员都不知所措的时候,陆雯却笑了起来,似乎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深空”号不是消失了,而是再也无法被人类的现有手段观察到了。

原因很简单,“深空”号在二十二点四十分达到了光速,因此观测站再也无法获得宇宙飞船反射的电磁信号,正是如此,“深空”号发出的无线电波也永远不可能到达地球,因为这些电磁波,将永远在“深空”号的后面,而无法摆脱“深空”号,等同于与宇宙飞船一同远离地球。

当然,后来有了更加先进的观测手段。

事实,观测以反重力场技术推进的、以光速飞行的宇宙飞船,有一个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办法,即观测宇宙飞船航线的重力场波动,由此就可以确定宇宙飞船的速度是非达到了光速。

想出这个办法,而且将其实现的正是陆雯。

仅仅一个月之后,陆雯就与其他科学家,制造出了第一台“重力场计量仪”,并且使其开始工作。

从某种意义讲,一个月后发生的事情,远比七月十五日发生的事情重要。

只是不可否认,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人类终于在直立行走数百万年之后,在文明出现数千年之后,摆脱了蒙昧时代,进入了宇宙时代。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一天到底有多么重要。

准确的说,是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到底有多么重要。

也许,只有陆雯意识到了。

事实,牧浩洋也意识到了,因为直觉告诉他,“深空”号实验所取得的成功,已经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当然,重力场力学公式是错的,或者说不够完善。

几天之后,陆雯把一份至关重要的实验评估报告交到了牧浩洋手里,再由牧浩洋转交给了黄瀚林与杜小蕾。

在这份报告中,陆雯对“深空”号实验做了全面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深空”号在二十二点四十分达到光速,因此再也无法观测到,也无法与之联系。因为“深空”号只是一艘实验性质的宇宙飞船,没有减速控制软件,所以在理论将一直以光速飞下去当时,陆雯甚至提到“深空”号将超越光速,因为在其达到光速的时候,聚变反应堆的速度功率还没有达到一千五百兆瓦,而反应堆的控制系统将使其达到一千五百兆瓦,只是随后得出的理论证明,突破光速绝对不是达到光速那么简单的,直到撞某个天体。

说得直接一点,“深空”号已经迷失在浩淼的宇宙里了。

其次,通过反重力场推进技术,把物体加速到光速,并不会破坏物体的内部结构,因为“深空”号没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