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的战后重建工作, 也肯定与当初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显然, 在这个时候,牧浩洋已经对战后重建有了极为清醒的认识。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战确实有很大区别。比如,中国做为最主要的战胜国,不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而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几乎是用四十个盟国的资源打赢了这场战争。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大的区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中的大部分成员国都遭受了战火荼毒,苏联、法国、英国与中国等国几乎都被战火摧毁,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各国都遇到了重建的巨大难题,而且最显著的就是经济上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帮助所有国家进行战后重建,恢复社会秩序。也正是“马歇尔计划”,帮助大部分受到战争毁坏的国家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恢复了元气,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时期,甚至帮助德国、日本这样的元凶迅速发展壮大。更加重要的是,“马歇尔计划”确保了美国在大战之后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霸主。

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不同之处在哪呢?

首先,东方同盟国集团中,遭到战火严重毁坏的国家并不多,即便是处在战区里的几个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所受到的毁坏也不是很严重,而真正算得上遭到战火荼毒的国家只有三个,即伊朗、叙利亚与约旦,其他国家的损失都不是很大。

其次,东方同盟集团在整个大战期间,经济运行相对正常,战争所造成的影响,除了使中国债务负担加重之外,基本上没有对主要国家产生太大的影响,大部分国家的经济秩序都比较正常。如此一来,在战后需要解决的就不是重建问题,而是如何让经济秩序不至于因为战争结束而出现问题。

事实上,从经济层面上讲,这是最大的问题。

要知道,在战争时期,维持经济的就是巨额战争开支,而这笔开支,在本质上又是由中国承担的,其他国家所做的,只是为中国提供战争物资、同时收下中国的欠条。随着战争结束,中国的军事订单肯定会急剧减少,而那些依靠向中国出售战争物资的企业,必然会遇到**烦。

显然,中国要做的,不是鼓励生产,而是如何消化掉在战争时期爆发出来的生产力。

第三,“马歇尔计划”在后来演变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工具,或者说美国通过该计划建立起了一个围剿苏联的国家集团,即后来的北约集团。可是在这次大战结束之后,中国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哪怕是欧洲联邦,也不足以挑战中国的霸权地位,更不可能对中国的全球利益构成威胁。

要知道,在整个大战期间,东方同盟集团就只有一个核心国,没有第二个。

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中国即便推出战后重建计划,根本目的也不是为了通过重建来对付某个潜在的对手。

事实上,后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反对把战后重建扩大